八和会馆
“八和会馆”是粤剧艺人的行会,从前称为"琼花会馆",当时设于佛山,因粤剧艺人参加太平天国革命,"琼花会馆"于咸丰4年(1845年)被清政府夷为平地。有的粤剧艺人逃难到西关,在黄沙重建会馆,改名为“八和会馆”。1937年,日本轰炸广州,“八和会馆”又一次被破坏,直到解放后,海外的“八和”子弟在恩宁路重建"八和会馆",并改名为"广东省粤剧八和联谊会"。所谓"八和",就是八个"行头"组成,包括戏服、演员、乐器、挂画等,缺一不可。建于旧城区民居之间的"八和会馆"来头可是不小,面积虽小,但它对粤剧艺人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却是奇大的。会馆的三面墙壁上都张贴着有关演出的宣传海报,和历代穗港粤剧名人的剧照,一张张熟悉的面孔,计有著名的陈醒汉、关德兴、靓少佳、任剑辉和白雪仙、梁醒波、邓碧云等等粤剧名人,还有大家熟悉的香港影视名人,如汪明荃、罗家英、李香琴、郑少秋等等。 "八和"在世界各地都有分会,凡有华人的地方,只要有粤剧,就有八和会馆。因为广州八和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世界各地的八和便尊其为祖。每年的师傅诞,广州、香港的八和成员都会聚首一堂,而广州八和会馆就成了主要基地。此外,会员还特地在广州兴建了粤剧八和公墓,显示八和子弟同心同德,心心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