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

东方晴4年前 (2021-09-23)景区景点211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位于北京市市中心天安门广场北端,是明清两代皇城的正门。1988年1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天安门始建于1417年(明永乐十五年),建成于1420年(明永乐十八年)。天安门城楼在明代初称“承天门”,建成时只是一座黄瓦飞檐三层楼式的五座木牌坊,牌坊正中高悬“承天之门”匾额。承天之门寓有“承天启运”和“受命于天”之意,喻示封建皇帝是“受命于天”的,替天行使权力,理应万世为尊。1457年,承天门遭雷击起火被毁,1465年由工部尚书白圭主持重建。1644年,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占北京城,承天门又毁于战火。1651年(清顺治八年),清世祖福临下令大规模重建,并更名承天门为“天安门”。后来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1952年的两次大规模修缮、1970年的重修,基本保持了顺治时改建的形制。1970年重修后的天安门比原来高了83厘米,通高为34.7米(原高为33.87米)。

天安门由城台和城楼两部分组成,通高33.7米。城楼重檐歇山顶,上覆黄琉璃瓦,正脊两端鸱吻,戗脊列9尊小兽。面阔9间,进深5间。60根巨柱支撑折重檐屋顶,方砖墁地。城楼四周有汉白玉石护拦,望柱头为莲瓣瓜头,柱间栏板为荷叶净瓶雕刻。斗拱、梁枋为缠枝莲、珠宝吉祥草彩绘。城楼东、西两侧各有3间悬山卷棚顶黄琉璃瓦房屋,原为天安门护军住房。护军担负眺望守卫城楼任务。现为电梯房。天安门城楼始建于1417年(明永乐十五年),原名“承天门”,喻示封建皇帝是“受命于天”的,替天行使权力,理应万世为尊。后两次毁于大火,清顺治八年(1651年)重建后,更名为“天安门”。天安门是明、清两代举行重大典仪的地方,天安门最隆重的典仪是“金凤颁诏”。凡遇皇帝登基、册立皇后等重大庆典,都需在此举行颁诏仪式。天安门造型威严庄重,气势宏大,是中国古代城门中杰出的代表作。城楼殿宽九楹、进深五楹,寓意皇帝的“九五至尊”。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掀开了中国历史新的一页,成为新中国的象征。在中国社会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天安门以其丰富的历史内涵、无与伦比的政治地位、中国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的高度浓缩,为中外人士瞩目和神往,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宾客。


相关文章

北京正乙祠

正乙祠位于西城区西河沿街220号。正乙祠原为明代古寺庙,后因供奉正乙玄坛老祖,即财神赵公明,故得此名。正乙祠戏楼是北京最知名的四大民间的古戏楼之一,建于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尺度不大,但布局紧...

北京冶仙塔旅游风景区

冶仙塔旅游风景区位于密云城区东北部,北倚冶山,南临潮、白二水,风景秀丽。景区内有始建于辽代重熙八年(公元 1039 年)的冶仙塔,是燕京外八景之一。有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洮砚中华龙砚、全国最大的万佛殿、普...

北京万松老人塔

万松老人塔位于西四南大街43号旁门。万松老人即万松行秀(1166-1246),金元时曹洞宗著名禅师。圆寂后其弟子为他在此建造的墓塔,原为八角七级密檐式砖塔。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重修。清乾隆十八年...

北京贤良祠

贤良祠位于地安门西大街103号。贤良祠是清代祭祀对国家社稷有功的王公大臣的场所。建于清雍正八年(1730),从雍正朝至宣统朝共祭祀178人。祠坐北朝南,依次为大门、碑亭、仪门、正殿。东有治牲所,西有宰...

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位于东城区东华门街道天安门广场东侧路,是新中国国庆十周年十大工程之一。其前身是中央革命博物馆筹备处,最初设立在北海团城。1958年在由毛泽东主席主持的中共中央政治...

北京银狐洞

银狐洞位于北京市房山区佛子庄乡,是石花洞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的景区之一,是中国华北地区唯一开放的水旱洞为一体的自然风景溶洞。洞内石塔、石柱、石花、石笋等景观丰富,尤其是洞顶倒挂着长近2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