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评为北京市一级公园。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东侧,原为明清两代皇帝祭祀祖先的太庙。1924年,太庙改为和平公园,向公众开放。1931年由故宫博物院接管作为分院。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1月6日政务院决定将太庙拨给北京市作为劳动人民的文化活动场所。1950年4月10日,故宫博物院将太庙正式移交给北京市总工会,辟为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由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宫名,于1950年5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成为首都劳动人民的“学校和乐园”。
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明嘉靖、万历和清顺治、乾隆年间曾多次修缮。总面积19.7万平方米,有三道红墙环绕,院内四周有古柏700多株。从琉璃门进入,前有七座汉白玉石桥,称为玉带桥。桥南两侧为神厨和神库,桥北东西各有六角琉璃井亭一座。戟门内的三重大殿是中心建筑,黄琉璃瓦庑殿顶,巍峨雄伟,庄严肃穆。前殿称享殿,是旧时举行祭祖大典的场所,矗立于三层汉白玉须弥座上。中殿称“寝殿”,是平时安放帝、后牌位的地方。后殿称“祧庙”,是供奉皇帝远祖牌位的地方。
劳动人民文化宫内长年举办书画摄影、音乐舞蹈、文学创作、花卉欣赏与展览等展览和教育培训活动。组建了工人艺术团和交响乐团,举办多次演出。在这里举办的雅尼音乐会、歌剧《图兰多》等都盛况空前,引起轰动,其中歌剧《图兰多》被评为二十世纪中国十六娱乐事件之一。此外,“五一”、“十一”等重大节日,还举办重大游园联欢活动,党和国家领导人与广大人民群众欢聚于此共庆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