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子监

东方晴4年前 (2021-09-23)景区景点192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2A级旅游景区,位于北京市中心的东城区成贤街。1956年,国子监辟为首都图书馆。1998年“辟雍”对外开放。2005年首都图书馆迁出。2006年,国子监和孔庙成立北京孔庙和国子监管理处。

国子监始建元大德十年(1306),元、明、清三代的国家最高学府及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光绪三十一年(1905),立学部,废国子监,国子监作为全国最高学府和国学机构地使命便告结束。。明初改北平郡学,永乐二年(1404)复称国子监。建筑坐北朝南,中轴线依序为集贤门、太学门、琉璃牌坊、辟雍、彝伦堂、敬一亭。国子监作为古代中央大学,历来倍受国家重视,多有修建,尤其经明永乐、正统年间分别进行的大规模修缮,清乾隆年间增建辟雍后,形成了今天的建筑规模和格局。国子监占地面积2万7千多平米,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主体建筑两侧有“二厅六堂”、御碑亭、钟鼓楼等,形成传统的对称格局。前院东侧有持敬门与孔庙相通,构成“左庙右学”。国子监大门,名集贤门。门内东西两侧有井亭;二门,名太掌门,门内左为钟亭,右为鼓亭。门北甬道中有以座琉璃坊,坊内左右为黄琉璃瓦重檐碑亭。北为主体建筑“辟雍”。辟雍于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专为皇帝讲学而建。平面呈正方形,深广各17.7米,四角重檐攒尖顶,覆黄琉璃瓦。四面辟门,四周环以回廊和水池,池周为汉白玉雕护拦,池上架有四周石桥,通向辟雍四门,构成周代“辟雍泮水”之制。皇帝“临雍”视学,由国子监监祭酒讲经,皇帝作“御论”,全监职官、学生围辟雍四周观听。“临雍”后,由国子监监刊刻“御论”,颁发在京各衙门官学及各省儒学学习。辟雍北部的彝伦堂是藏书之所,正房7间。未建辟雍时,皇帝来讲学,就在彝伦堂正中间设宝座。堂前由四厅:东为典薄厅、绳愆厅,西为典籍厅及博士厅。视国子监的管理机构。辟雍两侧各有厢房33间,为授课处。东为率性堂、诚心堂、崇至堂;西为修道堂、正义堂、广业堂,统称六堂。彝伦堂后的敬一亭,建于明嘉靖七年(1528),别成院落,内有御制圣谕碑等7座。亭东为祭酒厢房,西为司业厢房,视国子监最高长官――国子监祭酒谕其副职司业的办公地。国子监也是中外文化交流地场所,曾有俄国、交趾(今越南)、高丽(今朝鲜)、日本等国的留学生和蒙、回、藏、满等少数民族学生在此就读。东西六堂原有十三经刻石189座,另加“御制告成”碑一座,共190座。自雍正四年(1726)始,至乾隆二年(1737)完成,历时十二年,收藏于大成懋勤殿。乾隆五十六年(1791),钦命考订,并动工刻石。乾隆五十九年(1794)刻成,立于太学,并以墨拓本颁发行各省。1956年修缮国子监时,石经移道孔庙与国子监之间的夹道内,1981年加盖屋顶,使石经得到妥善保护。


相关文章

田义墓

田义墓位于模式口大街路北,2011年6月30日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原为是明代宦官田义的墓园,现作为北京宦官文化陈列馆。1958年文物普查资料显示:田义墓初称慈祥庵,其西为显德祠;显德祠是慈祥庵的...

北京西四北三条11号四合院

西四北三条11号四合院位于西四北三条11号。中型四合院,坐北朝南,分东西两路。西为住宅,东为花园。广亮大门,进垂花门有北房和东西厢房。三进院和二进院格局相同,最后是后罩房。东院为花园,依东墙叠有假山,...

北京茅盾故居

茅盾故居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交道口南大街后圆恩寺胡同,是茅盾1974至1981年初逝世以前居住的地方。1984年5月24日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列为市文物保护单位。经中央批准,建为“茅盾故...

盛新中学与佑贞女中

盛新中学与佑贞女中位于教场胡同2、4号。原为法国天主教仁爱遣使会属两所中学。西侧为佑贞女师教学楼,建于1917年,不久改为佑贞女中。1923年在其东侧又建了另一栋教学楼,即盛新男中。1952年两校由政...

北京白草畔自然风景区

  白草畔风景区位于北京市房山区霞云岭乡四马台村,距市区111公里。景区面积19.2平方公里,林木覆盖率82%,海拔最低处也比城区高800多米。以白草畔2161米的主峰为中心,一条西北至东南向平缓开阔...

北京杨昌济旧居

杨昌济旧居位于东城区西北部,安定门街道豆腐池胡同15号,是一座民国时期的小型民居。1918年杨昌济(怀忠)被校长蔡元培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全家从湖南迁居至此。杨昌济(1871—1920),号怀中,字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