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坛

东方晴4年前 (2021-09-23)景区景点284

地坛位于东城区北部,安定门外大街东侧。东邻和平里西街,西靠安定门外大街,南临安定门东滨河路,北依和平里中街。

地坛为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地祇神的场所,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 年)。名方泽坛,嘉靖十三年(1534 年)改称地坛,后屡有修葺。民国 14 年(1925 年),薛笃弼任京兆尹时,将地坛辟为“京兆公园”。用三个月的时间,耗资 16000 余元,在园内开辟了世界园、建立了通俗图书馆,装置了体育设施。这是北京第一个公共体育场。民国 17 年(1928 年)夏改称市民公园。民国 24 年(1935 年)市民公园停办,仍以地坛名义开放。1936 年,北郊医院占用地坛的部分土地。1937 年停止售票,后渐为农民居住,地坛逐渐荒废。1957 年地坛恢复为公园。

皇帝来地坛祭祀地祇的时间为每年夏至。有时由皇帝亲祭,也有由别人代祭。祭祀时,除祭皇地祇外,还有配位。神位分上、下两层,上层的南面正位为皇地祇,配位为先皇的神主。下层为五岳、四海、五镇、四渎神位。

地坛占地面积约 374000 平方米,主要建筑为祭坛,坛为方形,象征地。祭坛朝北,为汉白玉砌成的二层方台,上层边长 19.2 米,下层边长 33.9 米,均为 1.92 米高,每层四面均有各八级台阶。坛南左右设五岳、五镇、五陵山石座,凿成山形。坛北左右设四海、四渎石座,凿成水形,皆为东西排列。环坛绕以水渠,渠宽 2 米,长为 167 米,深约 3 米,为祭祀时贮水之用,是为方泽。坛外遗墙二重,黄琉璃瓦通脊墙顶,坛墙四周均有白石棂星门,北门为三门四柱,东、西、南向各为一门二柱。北门外西侧有瘞坎一座,东北角有望灯台一座。南门外为皇祇室,坐南朝北,面阔五间,黄琉璃瓦顶,是收藏皇地祇神版用的。平时皇地祇、五镇、五岳、四渎、四海的神位就存放于此。祭坛西有神库、神橱院、乐器库等建筑,此地还有两座井亭。神库西为宰牲亭,亭前左右也各有一井亭,神库与宰牲亭都是黄琉璃瓦顶。在祭坛西北约 300 米处,有一组建筑称为斋宫。该宫正殿七间,坐西朝东,建在高大的石基之上,南北侧各有七间配殿,均覆绿琉璃瓦顶,此宫为皇帝行祭前斋戒的场所。斋宫东南侧有钟鼓楼及神马圈。

1957 年恢复地坛公园后,政府屡有修缮,1981 年政府又拨巨款,将公园内主要建筑修葺一新,后又增建了牡丹园、集芳园、游乐场等新景点。1984 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关文章

北京白草畔自然风景区

  白草畔风景区位于北京市房山区霞云岭乡四马台村,距市区111公里。景区面积19.2平方公里,林木覆盖率82%,海拔最低处也比城区高800多米。以白草畔2161米的主峰为中心,一条西北至东南向平缓开阔...

北京智化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与建国门之间的禄米仓胡同内。该寺建于明英宗正统九年(1444年),是明宫司礼监太监王振请得英宗敕赐而建的佛教寺院。1992年,在寺原址上成立北京文博交流馆,...

北京京报馆

京报馆位于西城区魏染胡同30、32号。《京报》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重要期刊,于1918年由邵飘萍创刊并自任社长。1919年,《京报》与全国其他进步报刊配合,有力的支持和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展。1920年,...

清端顺长公主墓碑

端顺长公主(1636——1650),皇太极第十一女。其母为皇太极懿靖大贵妃博尔济吉特氏娜木钟,与皇太极的十一子博穆博果尔同母。崇德元年(1636)三月二十五日生。初号固伦公主。顺治四年(1647)12...

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陈列馆

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陈列馆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模式口大街北侧28号,是我国唯一的以第四纪冰川擦痕实物为基础建立的博物馆。馆内冰川擦痕于1957年10月28日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该馆坐北朝南,冰川擦痕...

清末自来水厂旧址 北京自来水博物馆

清末自来水厂旧址 北京自来水博物馆位于东城区东北部,东直门外香河园大街3号,是由清政府自主投资建 设的近代化的民用设施,反映了 北京近代市政工程建设的历史进程。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农工商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