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大学

东方晴4年前 (2021-09-24)景区景点283

中法大学位于东城区中部,东皇城根北街甲20号,始建于1925年,是北京近代中西结合的学校建筑的代表。中法大学成立于1920年,它是在民国初年由蔡元培发起组织的留法俭学会与法文预备学校和孔德学校的基础上组建的。最初设在西山碧云寺,称中法大学西山学院,1924年孔德学校在阜成门外成立,1925年将文科移至东黄城根北街,改称中法大学服尔德学院,理科改称居礼学院,生物研究所改称陆莫克学院。1929年成立中法大学药学专修科。1931年,成立中法大学镭学研究所。同年把服尔德学院改称中法大学文学院,居礼学院改称中法大学理学院,陆莫克学院改称中法大学社会科学院。1934年,阜成门外的社会科学院合并入东黄城根北街的文学院。学校占地面积约9500平方米。坐东朝西,由南部一座三层西式灰楼和北部的一组中式传统建筑,即北部校部及南部教学主楼两部分组成。北面的校部是清末理藩部旧址。大门面阔三间,硬山顶,筒瓦调大脊,上有吻兽,当心间为大门,两次间前檐封墙。正对大门的礼堂为二层南北向楼房,硬山顶,清水砖墙,西山墙为主入口,前接连房,面阔十一间,正中三间出抱厦。南部教学主楼为新建楼房,其沿街布置,地上三层,地下一层,砖混结构,地上三层布置相同,地下室在西半部。屋顶为平顶。平面呈对称布局,建筑体现出了中国近代折衷主义的风格,入口门头与两端顶部都采用中式影壁墙的形式。中央部分突出较高,垂直划分为三部分,两侧塔形上部冠以盝顶式小披檐,增强了该建筑的整体性与中式风貌。南、北两侧门处,做成中式卷棚抱厦式。1984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相关文章

北京永定河

永定河是北京市的母亲河孕育了北京灿烂的文明。永定河从丰台区穿流而过,将丰台分为河东、河西两大地区,沿河由北向南形成了莲石湖、园博湖、晓月湖、宛平湖,赋予了丰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自然景观价值。 ...

北京金中都

860多年前金中都的辉煌拉开北京建都史的序幕,丰台区现存金中都城垣遗址、金中都水关遗址等遗迹,见证了丰台的悠久历史。...

北京天主教圣母会法文学校

天主教圣母会法文学校位于前门西大街137号。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由南堂天主教圣母会创办,原为法文专科学校。1921年后改为南堂小学,1943年改为南堂中学。学校是一组中西合璧的二层楼建筑,...

北京先农坛

先农坛位于西城区东经路21号。始建于明永乐四年至十八年(1406年至1420年),为明清两代皇家祭祀先农诸神的场所。先农坛占地广阔,由具服殿、神厨、太岁殿、观耕台、神仓、庆成宫、天神坛、地祇坛等数组古...

北京拈花寺

拈花寺位于大石桥胡同61号。建于明万历九年(1581),为司礼监太监冯保秉承孝定皇太后命创建,名千佛寺。清雍正十二年(1734)奉敕重修,赐名拈花寺。寺坐北朝南,分东、中、西三路。中路依次为影壁、山门...

北京杨昌济旧居

杨昌济旧居位于东城区西北部,安定门街道豆腐池胡同15号,是一座民国时期的小型民居。1918年杨昌济(怀忠)被校长蔡元培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全家从湖南迁居至此。杨昌济(1871—1920),号怀中,字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