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晋察冀日报》旧址

东方晴4年前 (2021-10-12)红色旅游218

《晋察冀日报》,1937年12月11日由晋察冀军区出版,原名《抗敌报》。1938年8月改由晋察冀边区出版,成为中共晋察冀边区党委机关报。1941年11月,《抗敌报》改名为《晋察冀日报》,邓拓任社长兼总编。1948年6月14日,《晋察冀日报》在平山县里庄村发表终刊启事。从1937年12月11日创刊至终刊,共10年6个月零3天,出版报纸2,854期。1948年6月15日,《晋察冀日报》和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合并而成华北局《人民日报》。

抗战时期,《晋察冀日报》社(《人民日报》的前身之一)曾设在石家庄市平山县寨北乡滚龙沟村长达3年之久,并建立了坚固的敌后根据地。

日伪军在滚龙沟附近的几条山沟里,反复“梳篦扫荡”,进行大搜索,但始终未发现这个战斗着的据点,因为报社人员和村上的老百姓、民兵游击组配合得十分密切,放哨、侦察、除奸、保卫,团结成了一家人。电台通讯、报纸发行,隐蔽伪装得滴水不漏。报社离在陈家院附近四处搜山的敌人只有5公里,处境虽然十分危险,但敌人一出动,侦察员就立即报告,报社职工就坚壁机器,准备游击;敌情稍有缓和,再挖出机器继续出报。报社在铧子尖驻扎了25天,把出报的机器埋下又挖出,反复7次,被称为铧子尖办报的“七进七出”。

这支新闻队伍就是这样冒着生命危险进行着勇敢机智的特殊战斗。他们一手拿枪,一手拿笔,一边战斗,一边办报。只要有24小时的连续时间,就出一期报纸。在生死关头,及时传播中共中央发出的坚持抗战的声音,从思想上武装了边区人民。在滚龙沟的这段时间,不但报道了国内各抗日战场的胜利消息,而且对国际新闻及重大事件也作出了及时报道,极大地鼓舞了边区人民和全国人民抗日斗志,更增强了广大军民抗战到底的坚强决心和必胜信念。彭真后来称《晋察冀日报》是“边区人民向新中国前进的灯塔”。

相关文章

正定县文庙大成殿

正定县文庙始建于明洪武七年(1374年)。据史料记载,文庙坐北向南,原有建筑为照壁、棂星门、泮池、戟门、大成殿、崇圣祠、文昌阁、乡贤祠、名宦祠、兴文阁、义路、礼门等。现存主要建筑为照壁、戟门、大成殿和...

鹿泉常馨谷

常馨谷是集自然观光、休闲农业体验、运动休闲、餐饮度假、果蔬采摘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休闲度假区。每年三月,四处是灿烂的油菜花和扑鼻香味。常馨谷所在常河村村落古朴宁静,山势高大,植被茂密,自然环境及水资源...

佛光山综合文化旅游风景区

  佛光山综合文化旅游风景区位于河北省平山县北冶乡柏树庄村,距石家庄80公里,距西柏坡20公里。佛光山荣膺“国家AAAA级风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等称号。佛光山是“河北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赵县永通桥

永通桥,俗称小石桥,建于唐永泰初年(765年),桥全长34.5米,宽6.63米,其结构形式和艺术风格与赵州桥极其相似,它是继赵州桥之后出现的又一座现存年代较早、科学技术高超、艺术形象优美的弧形敞肩石拱...

青泉起龙山

青泉起龙山位于石家庄市井陉矿区横涧乡青泉村南,山上“抱朴道院”相传始建于东晋末年,后毁于战火。现存道院为明代崇祯8年(1635年)所建,道院现存正殿内供奉仙公(葛洪)、仙母(夫人 鲍氏),殿...

紫藤西山庄园

紫藤西山庄园是集果蔬采摘、休闲观光、餐饮等于一体的农业观光景区。园内栽植夏黑、宝光、伊豆锦、金手指、阳光玫瑰、无核红宝石等优良葡萄品种20余个,另有优质蔬菜、草莓、鲜杏、紫薯、黑花生等特色农产品,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