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晋察冀日报》旧址

东方晴4年前 (2021-10-12)红色旅游197

《晋察冀日报》,1937年12月11日由晋察冀军区出版,原名《抗敌报》。1938年8月改由晋察冀边区出版,成为中共晋察冀边区党委机关报。1941年11月,《抗敌报》改名为《晋察冀日报》,邓拓任社长兼总编。1948年6月14日,《晋察冀日报》在平山县里庄村发表终刊启事。从1937年12月11日创刊至终刊,共10年6个月零3天,出版报纸2,854期。1948年6月15日,《晋察冀日报》和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合并而成华北局《人民日报》。

抗战时期,《晋察冀日报》社(《人民日报》的前身之一)曾设在石家庄市平山县寨北乡滚龙沟村长达3年之久,并建立了坚固的敌后根据地。

日伪军在滚龙沟附近的几条山沟里,反复“梳篦扫荡”,进行大搜索,但始终未发现这个战斗着的据点,因为报社人员和村上的老百姓、民兵游击组配合得十分密切,放哨、侦察、除奸、保卫,团结成了一家人。电台通讯、报纸发行,隐蔽伪装得滴水不漏。报社离在陈家院附近四处搜山的敌人只有5公里,处境虽然十分危险,但敌人一出动,侦察员就立即报告,报社职工就坚壁机器,准备游击;敌情稍有缓和,再挖出机器继续出报。报社在铧子尖驻扎了25天,把出报的机器埋下又挖出,反复7次,被称为铧子尖办报的“七进七出”。

这支新闻队伍就是这样冒着生命危险进行着勇敢机智的特殊战斗。他们一手拿枪,一手拿笔,一边战斗,一边办报。只要有24小时的连续时间,就出一期报纸。在生死关头,及时传播中共中央发出的坚持抗战的声音,从思想上武装了边区人民。在滚龙沟的这段时间,不但报道了国内各抗日战场的胜利消息,而且对国际新闻及重大事件也作出了及时报道,极大地鼓舞了边区人民和全国人民抗日斗志,更增强了广大军民抗战到底的坚强决心和必胜信念。彭真后来称《晋察冀日报》是“边区人民向新中国前进的灯塔”。

相关文章

高邑贾村古墓

贾村古墓位于富村镇贾村正南二百五十米,“房子郡遗址”残留城墙的正西五百米处。墓冢巳无,砖券墓室的西南端顶部暴露。墓室为东北—西南向,仅以墓砖而鉴是汉墓。据说此墓北十五米处有古墓一座,解放前均有高大的土...

井陉天长古镇

在井陉县城西15公里之绵河北岸,背依凤凰岭,前有绵河西来北去,绕城大半圈,隔河有河东坡与雪花山呈掎角之势相拱卫,堪称形胜之地,自古为冀晋通道上一军事重镇。唐代置天长军,设军使衙院,筑有城池。金天会七年...

正定隆兴寺

隆兴寺位于正定县中山东路北侧,为国内著名的佛教寺院,1961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隋开皇六年(586年),初名龙藏寺,唐改额隆兴寺。北宋开宝四年(971年),奉宋太祖赵匡胤旨,于...

小客龙山文化遗址

小客龙山文化遗址位于正定县北早现乡小客村东250米处,地跨小客、北早现两村。东西长约320米,南北宽约100米,遗址断崖处发现并搜集到磨光黑陶、灰陶、红陶、尖砂红陶片,另有石器和骨、蚌器等,可辨器物有...

行唐文庙大成殿

大成殿是文庙的主要建筑。文庙又称孔庙,是供奉和祭祀孔子的地方。在孔子去世后的两千多年里,历代王朝特别是科举制度建立之后,对孔子的尊崇逐步升级,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全国各地到处修建孔庙,对孔子顶礼膜拜...

行唐封崇寺

封崇寺位于县城龙泉中学院内,是我国古建筑专家称誉的珍贵古代建筑之一。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行唐县新志》载,该寺建于北齐天宝七年(556年),隋开皇年间有住持该寺的高僧崇辨大师得道受封。清嘉庆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