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晋察冀日报》旧址

东方晴4年前 (2021-10-12)红色旅游228

《晋察冀日报》,1937年12月11日由晋察冀军区出版,原名《抗敌报》。1938年8月改由晋察冀边区出版,成为中共晋察冀边区党委机关报。1941年11月,《抗敌报》改名为《晋察冀日报》,邓拓任社长兼总编。1948年6月14日,《晋察冀日报》在平山县里庄村发表终刊启事。从1937年12月11日创刊至终刊,共10年6个月零3天,出版报纸2,854期。1948年6月15日,《晋察冀日报》和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合并而成华北局《人民日报》。

抗战时期,《晋察冀日报》社(《人民日报》的前身之一)曾设在石家庄市平山县寨北乡滚龙沟村长达3年之久,并建立了坚固的敌后根据地。

日伪军在滚龙沟附近的几条山沟里,反复“梳篦扫荡”,进行大搜索,但始终未发现这个战斗着的据点,因为报社人员和村上的老百姓、民兵游击组配合得十分密切,放哨、侦察、除奸、保卫,团结成了一家人。电台通讯、报纸发行,隐蔽伪装得滴水不漏。报社离在陈家院附近四处搜山的敌人只有5公里,处境虽然十分危险,但敌人一出动,侦察员就立即报告,报社职工就坚壁机器,准备游击;敌情稍有缓和,再挖出机器继续出报。报社在铧子尖驻扎了25天,把出报的机器埋下又挖出,反复7次,被称为铧子尖办报的“七进七出”。

这支新闻队伍就是这样冒着生命危险进行着勇敢机智的特殊战斗。他们一手拿枪,一手拿笔,一边战斗,一边办报。只要有24小时的连续时间,就出一期报纸。在生死关头,及时传播中共中央发出的坚持抗战的声音,从思想上武装了边区人民。在滚龙沟的这段时间,不但报道了国内各抗日战场的胜利消息,而且对国际新闻及重大事件也作出了及时报道,极大地鼓舞了边区人民和全国人民抗日斗志,更增强了广大军民抗战到底的坚强决心和必胜信念。彭真后来称《晋察冀日报》是“边区人民向新中国前进的灯塔”。

相关文章

石家庄国御温泉度假小镇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金叶级绿色旅游饭店,石家庄市国民旅游休闲定点单位,2013年中国十大特色主题酒店。国御温泉,位于石家庄市中心(博物馆)以东22公里处,紧邻307国道。依托于3254米深处的纯正...

石家庄勒泰中心

勒泰中心位于中山路核心商业街,省市重点项目,建筑面积超62万平米,汇聚了国际五星级酒店、国际商业旗舰店集群、国际高端餐饮、休闲娱乐、世界级写字楼、酒店式公寓等多元化业态,目前,商业裙楼已盛世开业,体量...

高邑房子郡遗址

房子郡遗址位于高邑县城西南7.5公里处,西富村乡古城村西北。现残留城垣,南北250米,东西274米,宽28米,高6.5米。春秋属晋地,战国初属中山国,后归赵。据《史记•赵世家》载:“赵敬侯十年,与中山...

行唐城隍庙

城隍起源于古代的水(隍)、庯(城)的祭祀。“城”原指挖土筑的高墙,“隍”原指没有水的护城壕。古人造城,是为了保护城内百姓的安全,所以修了高大的城墙、城楼、城门、城壕和护城河,他们认为与人们的生活、生产...

车轱辘坨风景区

车轱辘坨是灵寿高山之一,俗有“车轱辘坨把天磨”之誉。这里群山环抱,森林茂密,流水潺潺,常年不断,是其外观;而独具神韵的内涵则是古、雄、险、怪、野、秀、幽。从团泊口向左转进入大西沟,沿坨水旁的乡村公路而...

土门关驿道小镇

土门关驿道小镇是在古驿道的基础上扩建而成,借鉴糅合陕西、山西、河北三地传统民居的建筑风格和独特的饮食文化。小镇有传统手工艺文化体验区、传统特色美食文化展演区、酒吧咖啡休闲文化体验区、古战场文化体验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