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泉古镇

东方晴4年前 (2021-10-15)景区景点219

暖泉古镇位于河北省蔚县最西端,东距蔚县城12公里,西与山西广灵县接壤,全镇辖16个行政村,占地57.3平方公里,是一个由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所交融衍生的北方古镇。2003年8月,暖泉古镇被河北省文联、省民协授予“古居民俗之乡”,2005年11月,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选公布为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11年被评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古镇在尧、舜时期属冀州,商周时属代国,战国时期为赵、秦等国角逐之地。秦、汉、三国、两晋时,均属代郡,暖泉属平舒县治,唐宋时期是汉族与少数民族争夺之地。元朝建镇,明清时发展为“三堡、六巷、十八庄”,自古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军事要地和商贸重镇,是张库商道上的重要货物集散地。因此这里有许多保存完好的古城堡、古民居、古寺庙和古戏楼。有着常年恒温奔流不息的泉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供游人参观欣赏。由于独特的民俗文化、古建文化、水文化和饮食文化,形成了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暖泉。暖泉古镇分为四大景区,及西古堡景区、王敏(暖泉)书院景区、老君观景区、华严寺景区、树花广场景区,每个景区各具特色。

旅游区内子景点介绍:

西古堡

西古堡始建于明嘉靖年间,集“古城堡、古寺庙、古戏楼、古民居”四大文化奇观为一体,是古蔚州800庄堡中最为独特,保存最为完好的一例,有着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民俗研究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西古堡平面呈正方形,黄土夯筑。南北各有50米见方的瓮城各一座,主街道长227米,宽3.5米,与南券门洞直通相望。城内街道呈“国”字形布局。堡内现存古民居院落180所,其中教大的连环套院6所,规整四合院50所。这些民居全部为砖木结构,木制格窗,木雕彩绘,青条基石,白灰青砖筒瓦,安置脊兽。虽经多年风雨侵蚀,但其粗壮厚实的木材石料,美丽精细的砖雕木刻,古朴典雅的油饰彩绘,仍显示着当年的繁荣风采。西古堡于2003年8月,被河北省文联、省民协授予“河北民俗文化第一村”。2006年6月,被评选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暖泉镇的重要组成部分。

暖泉书院

暖泉书院,是元代工部尚书王敏修建的,所以称王敏书院。暖泉书院是暖泉古老文化的标志和象征,是体现暖泉水乡风韵、园林特色的主要景点。该书院在蔚县三大书院(蔚州书院、玉泉书院、暖泉书院)中建筑年代最早,而且是目前唯一幸存的一处。书院内有状元桥,暖泉书院以其深厚的文化,自古就吸引无数文人墨客,达官显贵,在此吟诗唱赋,题笔留言,留下了大量不朽的篇章,《蔚州志》记载,吴江顾我鲁游暖泉诗一首。乾隆年间蔚州知州靳荣藩,民国抗日同盟军军长方振武等都留下了墨迹。书院内有一八角形古井,俗称“八角井”。井下与泉池暗渠相通,这就是蔚州八大美景的一绝“水过凉亭八角井”。正面的五间凉亭就是学生们学习上课的地方,东西厢房分别为王敏的寝室和书房。凉亭东是一座魁星楼,楼内第三层原塑魁星神像一尊,名为“魁星点斗”只要魁星将手中笔指点到哪里,哪里就出登科的文人。也欲势暖泉这片土地文化繁荣、人才辈出。

老君观

老君观,有千年的历史,它是我国河北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道观之一。于2013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观始建于金代泰和年间,是金国四太子金兀术的前哨行辕。元代元真年间、明代隆庆年间和清代乾隆年间多次重修。老君观海拔961米,是暖泉古镇的第三至高点,处在孤峰悬崖之上。传说是龙脉的所在,即一条巨龙的头部。游古观,大家就得先上这27级石台阶,(来到观前小广场)大家看,这就是观前小广场,南边有一座精美的古戏楼,广场面积1160平方米,可容纳1000余人看戏、集会。东北部是斗姆元君殿俗称“奶奶庙”,管小孩的,往东与暖泉古镇发源地凉山隔沟相望。北端正中是古观的山门,山门前有一对威武的宋代石狮,这对石狮还有一段传说故事。老君观的主体建筑三清殿,供奉着我国道教最高始祖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太上老君坐像,台下雕姜太公和张天师两尊站像。房柁架上彩绘着金国贵族官员当时服饰图案。墙壁上的壁画更为珍贵、东西两壁是太上老君九九八十一化身图。北墙壁画是正一派南五祖和全真派北五祖画像。其太上老君九九八十一化身图,内容紧密联系了道教的起源与发展。包纳了辩证法、哲学观、养生观、道德观其内容有着深厚的历史底韵,珍贵程度可与敦煌莫高窑的壁画相媲美。是道家的稀有珍宝,也是我国现存古文化遗产的瑰宝。

华严寺

在老君观的东西厢房有祖师殿和财神殿,里边绘有百工图,百商图。华严寺,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它又被称为下华严寺,俗称大寺,清光绪时曾称为崇教寺。华严寺就坐落在古镇暖泉一条重要的商道之上,东可通蔚县县城、西可通山西广灵、南可进石门峪直达灵丘、北可入五岔峪直达山西大同,是一条重要的交通枢纽及商贸重地。暖泉人称此地为“东市”,在过去,道路周围店铺林立,过往的富商巨贾,往往在此停留、住宿、交易,同时为了祈求生意兴隆、路途顺利等都到寺院占卜上香,因此寺院的香火也十分的旺盛。华严寺寺殿堂建筑宏伟、古朴典雅、气势恢宏、塑像雕塑精美、法像庄严。其建筑风格及砖木石雕、壁画、彩绘等都有很高的观赏及研究价值,大寺分为山门、天王殿、中过殿、两侧为金钟石鼓白玉碑、大雄宝殿(正殿)、东西配殿、禅房等古建筑。

打树花

打树花是暖泉的招牌,暖泉古镇“打树花”表演是古老原始的文化遗存,是春节社火的一项独特内容,人们为了庆贺丰收并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亦有祥和吉庆之意,至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饱含激情地代代相传,忠实的映射出了暖泉古镇几百年的发展,成为暖泉民俗文化的一个亮点。树花,因其炸开后犹如枝繁叶茂的树冠而称之。过去暖泉镇北官堡村的薛家开有一家小小的生铁坑(也叫翻砂厂),为当地村民生产一些犁、铧、炉底之类,由于化铁设备简陋,几个人抬着烧好的铁水往砂模中灌注时,总免不了因配合不好将铁水洒在地上,时不时溅起飞舞的火花,而且是洒的越多,火花越大越好看。到过年时,爱红火的铸铁艺人们突发奇想,就专门炼了一炉铁水,抬到街上故意往石头地上倒,飞溅的火花引来全村人的围观和惊赞。后来他们又经过上百次的研究试验,终于摸索出今天的树花技艺。“打树花”的晚上,艺人们先进行神圣的祭炉仪式,开始生活炼铁,仪式结束后树花艺人盛装上场,把1600多度的铁水抬到高达的堡墙前,五、六个技艺娴熟的汉子头戴草帽,反穿羊皮袄,脚裹遮火步,手持柳木勺子,盛起铁水,轮番扬起泼溅在堡墙之上,迸溅开来的铁水如颗颗璀璨的珍珠串成的帘子,又如火一般的瀑布直泻开来,其状如火树金花,气势磅礴,有“火树金花不夜天”的壮观,更有“暖泉归来不看花”的感叹。

相关文章

张北白龙洞

白龙洞位于白龙洞山之阳,山在张北、万全二县交界的南坝头,海拔1757,巍巚叠翠,嶔崎壁削。洞在山腰峭壁处,曲径入洞,洞有泉,甘冽清澈,取之不竭。内塑龙王像,曾有道人居住。 相传洞中有磐石,似炕,一人...

沽水福源度假村

沽水福源度假村是河北省张家口市沽源县明星旅游产业,位于海拨1500米的坝上湿地草原,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度假村距北京仅286公里,景区面积3万余亩,水面1.2万亩,原始草原绿地面积1.8...

宣化古城旅游区

宣化古城位于张家口市,有“京西第一府”之誉,是张家口市十分重要的旅游区。宣化古城旅游区是一座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文化古城,至今已有1260多年的历史,曾经是“军城、皇城”,现如今是河北省省级历史文化名...

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

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坐落在张家口市宣化路六十二号,现张家口市第六中学的校址,是一九四五年至一九四六年晋察冀军区司令部的所在地。周恩来总理、叶剑英副主席,以及聂荣臻、萧克、罗瑞卿、贺龙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

涿鹿轩辕湖

轩辕湖位于张家口市涿鹿县中华三祖堂与黄帝城遗址间,由黄帝泉溢水聚集而成,传说黄帝部落曾在此濯浴、饮马,可谓 "波心荡漾,洗练千年情思,饮水思源,感念三祖恩德" 。1958年涿鹿县人...

沽源五花草甸风景区

沽源五花草甸风景区位于沽源县平定堡镇口道营村,赤宝公路两侧,占地6000亩。2010年由河北华正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2.43亿元。总体建设以契丹、辽文化为主题,定位国内高端精品草原旅游,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