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彬故里碑
宋武惠王(后追封韩王)曹彬故里碑,位于河北省灵寿县岗头村,是岗头村曹氏后人分别于清康熙十七年(1678)和光绪二十二年(1896)为北宋开国元勋曹彬所立。据《灵寿县文史资料》考证,该碑共有两通,在原小东关接官亭和岗头村各立一通,曾因战乱长期下落不明。后在距岗头村四里处的水渠中找到光绪年间所立的曹彬故里碑,移居至岗头村东口(正南公路西侧)。此碑为汉白玉石料雕磨而成,盘龙碑首,长方开座,通高2.68米,宽0.7米,厚0.2米。额题“永垂不朽”四个篆字。正面楷书“宋武惠王曹彬故里”八个大字。上款书:大清光绪二十二年岁次丁酉仲春谷旦。下款是:曹氏合族敬立。落款“灵寿顺治丁酉武举江南泰兴营守图示邢标立石。一九八五年为该碑建立红砖碑楼加以保护,同年四月经灵寿县人民政府行文公布为“灵寿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另一通康熙年间所立的 “宋武惠王曹彬故里碑”,于1998年出土于岗头村南街曹老先家,该碑为草白玉石料,长方石座,碑高1.63米,宽0.62米,厚0.17米,碑首左右角斜面,碑身已断为两截,正面楷书“宋武惠王曹彬故里”八个大字,上、下款已模糊不清。正面下半部有排列有序的楷书小字一片,均已模糊。现由曹氏后人曹同保保管。
1986年4月6日,著名红学专家周汝昌专程来灵寿考察曹雪芹家世及其祖先曹彬故里,曾到碑前瞻仰凭吊,即兴赋诗一首:“岗头故里有碑存,一代元勋武惠君;灵寿宜修新县志,须知芹圃是文孙”,并说:“这是很有价值的文物,应加以保护。”
在北宋开国功臣当中有一位战功赫赫、威名响震的大将,他儒雅敦厚,谦虚谨慎,有儒将之誉,这便是被后人誉为北宋第一良将的曹彬。据《曹彬传列》记载,曹彬(931—999),字国华,宋朝灵寿人,北宋开国元勋。他少有异志。出生周岁时,他的父母把百种可以把玩的器物排列在席子上,然后观察他如何抓取,曹彬左手拿一兵器,右手取一礼器,然后又取一官印,对其他的东西不屑一顾,人们都感到惊异,认为他一是个异常孩子。曹彬少时喜习武功,长大成人后秉性淳厚,志气不凡。后汉乾祐二年(949年)未满18岁便做了成德军牙将,以谦恭尽职称颂于时。节度使武行德就看出他与众不同,称赞曹彬:“远大器,非常流也”。赵匡胤建宋后,他深得大宋三朝的信赖,曾随宋太祖用兵后蜀、南唐、北汉和辽国,战功卓著。先后被封为鲁王,任职都监、枢密使,果然成为位兼将相的开国元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