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县永通桥
永通桥,俗称小石桥,建于唐永泰初年(765年),桥全长34.5米,宽6.63米,其结构形式和艺术风格与赵州桥极其相似,它是继赵州桥之后出现的又一座现存年代较早、科学技术高超、艺术形象优美的弧形敞肩石拱桥。历代文人墨客都把二桥并称“奇胜、”“伯仲”、“姊妹桥”。为国家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永通桥始建于唐代,是继赵州桥建成约160年之后出现的又一座现存年代较早、科学技艺较高的弧形敞肩石拱桥,也是一座堪称古代石桥建筑的典范之作。永通桥不但承袭了赵州桥的优点,而且又有新的发展,桥体结构设计巧妙,造型优美,精巧玲珑,犹如半月洞开,春龙飞架,尤其是桥体雕饰比之赵州桥更加精致秀雅。雕饰汇集浮雕人物故事、鸟兽花卉等多种图案。因建成后历代多次维修,展示了多个时代的石雕艺术风貌,刀法苍劲古朴、豪放流畅、构图饱满,图案纷呈多彩,生动逼真,意趣浓厚,极具地方民族特色,实属难得艺术珍品。故民间素有“大石桥看功劳,小石桥观花草”之说。北宋刺史杜德源曾为永通桥作诗一首:并驾南桥具体微,石材工迹世传稀。洞开月夜轮初转,蛰启春龙势欲飞。燕赵大地广为流传的鲁班兄妹二人请来“天兵”、“神匠”,一夜间造就赵州桥、永通桥的动人传说,更为古桥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