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冶多宝佛塔
在古冶区白云山下,坐落着一座古塔,这就是2008年被公布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多宝佛塔”,虽已历经千年风雨,但仍保存完好。据《滦州志》记载,在多宝佛塔的西侧,原有一座坐北朝南的佛寺,名为“白云寺”,建于金代。自古有寺必有塔,多宝佛塔也建于同时。今寺庙已荡然无存,惟塔尚存。该塔坐北向南,为仿木构密檐实心砖石塔,通高13米,整体八角七层,由塔基、须弥座、塔身、塔刹四部分组成。塔基由巨型方石垒砌于地下,须弥座下部为叠涩磨砖垒砌,上为砖雕斗拱出檐,中部砖雕八个壶门。八角处均砖雕一座小塔,一半镶入塔身,一半露于外表,其形制与主塔相同。塔的第一层较高,上部以砖雕五踩斗拱出檐,四面各有一个2尺高的小暄洞,内雕佛像;二至七层之间距离较小,均为叠涩垒砌出檐。塔座上沿雕有16个小石佛像,8个角上各有一个小暄洞,内各有一个砖雕小佛像。因为塔身雕刻佛像众多,故名“多宝佛塔”(佛教有佛法僧三宝的说法,是佛教的教法和证法的核心,其中“佛宝”泛指一切诸佛)。塔南面的暄洞上镶有一块白色石板,上刻“多宝佛塔”四字,落款为“大明万历甲午成道日立”,显示了该塔在古代的最后一次大规模维修是在明万历廿二年(1594年)。多宝佛塔历经千年,经历无数战火烽烟、雨雪风霜,特别是在1976年大地震后,仍顽强矗立不倒。党和政府对多宝佛塔这一历史文化遗产十分重视,1984年12月唐山市文化局拨款重修塔基,1988年和2008年分别被公布为唐山市和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古冶区对塔进行了400多年来第一次整体修缮,使这座饱经沧桑的古塔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它将为研究中国古塔的建造艺术、佛教在冀东地区的传播历史以及唐山地区的历史文化沿革提供宝贵的实物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