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邯郸故城

东方晴4年前 (2021-11-03)文化古迹207

赵王城是战国赵王的宫城所在地,位于邯郸市区西南郊,总面积达505万平方米,是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唯一战国古城址,属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公元前386年,赵敬侯迁都邯郸,建王城于此,历经8代国君,前后计158年。该城址由西城、东城、北城三个小城组成,平面呈"品"字形。西城近方形,边长1420米,四面城墙保存完整,残高3--8米,内有5座大夯土台。位居中部偏南的龙台,是赵王城的重要建筑,台基东西265米,南北285米,高16米,是国内现存规模最大的王宫基址。它与以北的夯土台,形成南北一条中轴线,中轴线两侧保存有面积宽大的多处夯土建筑基址。东城面积小于西城,南北最长处1442米,东西最宽处926米,四面城墙大部分完整,内有三座夯土台,以南北两个将台为大,传为赵王阅兵点将之处,其它也是高大建筑基址。北城面积大于东城,东西最宽处1410米,南北最长处1520米,为不规整方形,地面只保存了部分夯土墙址,地下墙壁址完整。遗址西部的夯土台,面积仅次于龙台。它与西墙外侧的夯土台东西相对,也是一组高大的建筑群基址。 

我国著名文学家刘邵在<<赵都赋>>中写道,赵王城,"百里周回,九衢交错,三门旁开,层楼疏阁,连栋结阶。峙华爵以表甍,若翔凤之将飞,正殿俨其造天,朱棂赫以舒光。盘虬螭之蜿蜒,承雄虹之飞梁。”由此可以想见当年赵王城的恢弘气势。 

在曾经辉煌的岁月里,赵王城扮演了春秋战国历史上的重要角色,奠定了邯郸崛起成为秦汉时期中国五大都市的雄厚物质基础。赵王城里曾经上演过众多流传千古的故事:赵武灵王力排众议,大刀阔斧地进行胡服骑射的改革;文臣蔺相如不辱使命,完璧归赵;武将廉颇攻城野战,所向披靡……此外,毛遂自荐、联楚抗秦、围魏救赵、邯郸学步、将相和等历史典故也都发生在这里。

赵王城之东北,有大北城,为当时的商业、手工业作坊区和居民区,城址已湮没,现在尚有插箭岭、照眉池、梳妆楼、铸箭炉等遗迹。


相关文章

馆陶陶艺文化创意园

陶艺文化创意园位于青兰高速馆陶出口处。2014年1月开始建设,总投资1.5亿元,占地面积30000㎡45亩),总建筑面积 23100㎡,主要建设陶漆 工艺生产区、陶漆研究开发中心、产品展示区、游人陶吧...

邯郸龙湖公园

龙湖公园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主城区东部,占地总面积41.7公顷,由入口广场区、市民休闲区、景观湖区、中心广场区等9个功能分区组成,既蕴含古赵文化,又融入了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理念,并充分考虑了人的休闲娱乐空间...

太行行署礼堂旧址

太行行署礼堂旧址位于邯郸市涉县索堡镇,原为天主教堂,抗日战争时期用作礼堂,太行行署正式成立后,改称太行行署礼堂。战争时期这里举行过许多重要会议,如1940年部署百团大战、1942年召开晋冀鲁豫临时参议...

磁县城隍庙大殿

城隍庙大殿位于邯郸市磁县城内西大街。城隍庙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大殿为庙内现存唯一的建筑。建筑坐北朝南,建筑面积470平方米,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琉璃瓦顶。柱网布局采用移柱和减柱做法,...

天下第一柏

天下第一柏,位于习文乡靳彭城村东,树高达21米,树干腹围5.8米,树冠覆盖1亩有余,距今已有2000年的历史,在中原独一无二。建安九年,曹操克邺,尔后建王都,兴修南校场和玄武池。校场是用来举行籍田和阅...

永年文庙大殿

文庙大殿位于永年县广府镇内,为重檐歇山顶建筑。据广平府志载,大殿建于明代初期,面阔七间,进深三间,共用24柱,建筑面积632.4平方米,通高17米,琉璃瓦屋面,檐下施斗拱,柱头一朵,补间三朵,转角为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