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邯郸故城

东方晴4年前 (2021-11-03)文化古迹199

赵王城是战国赵王的宫城所在地,位于邯郸市区西南郊,总面积达505万平方米,是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唯一战国古城址,属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公元前386年,赵敬侯迁都邯郸,建王城于此,历经8代国君,前后计158年。该城址由西城、东城、北城三个小城组成,平面呈"品"字形。西城近方形,边长1420米,四面城墙保存完整,残高3--8米,内有5座大夯土台。位居中部偏南的龙台,是赵王城的重要建筑,台基东西265米,南北285米,高16米,是国内现存规模最大的王宫基址。它与以北的夯土台,形成南北一条中轴线,中轴线两侧保存有面积宽大的多处夯土建筑基址。东城面积小于西城,南北最长处1442米,东西最宽处926米,四面城墙大部分完整,内有三座夯土台,以南北两个将台为大,传为赵王阅兵点将之处,其它也是高大建筑基址。北城面积大于东城,东西最宽处1410米,南北最长处1520米,为不规整方形,地面只保存了部分夯土墙址,地下墙壁址完整。遗址西部的夯土台,面积仅次于龙台。它与西墙外侧的夯土台东西相对,也是一组高大的建筑群基址。 

我国著名文学家刘邵在<<赵都赋>>中写道,赵王城,"百里周回,九衢交错,三门旁开,层楼疏阁,连栋结阶。峙华爵以表甍,若翔凤之将飞,正殿俨其造天,朱棂赫以舒光。盘虬螭之蜿蜒,承雄虹之飞梁。”由此可以想见当年赵王城的恢弘气势。 

在曾经辉煌的岁月里,赵王城扮演了春秋战国历史上的重要角色,奠定了邯郸崛起成为秦汉时期中国五大都市的雄厚物质基础。赵王城里曾经上演过众多流传千古的故事:赵武灵王力排众议,大刀阔斧地进行胡服骑射的改革;文臣蔺相如不辱使命,完璧归赵;武将廉颇攻城野战,所向披靡……此外,毛遂自荐、联楚抗秦、围魏救赵、邯郸学步、将相和等历史典故也都发生在这里。

赵王城之东北,有大北城,为当时的商业、手工业作坊区和居民区,城址已湮没,现在尚有插箭岭、照眉池、梳妆楼、铸箭炉等遗迹。


相关文章

南岗塔

南岗塔位于邯郸武安市西南20公里,南岗村西300米处,此塔坐西面东,为八边三级楼阁式砖塔,内部结构为回廊式,高约22米,由地宫、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地宫内部呈八边形,穹隆顶,高3米。塔身为三级,底层...

佛岩脑石佛龛

佛岩脑石佛龛位于邯郸市涉县木井村,石佛龛凿于一块突出的青石岩上,坐北朝南,共有9龛、37尊造像。有圆拱龛、尖拱龛,最大的高1.27米,宽0.9米,内造像9尊。龛内大多为一佛二菩萨二力士、一佛二菩萨像,...

徘徊遗址

徘徊遗址位于邯郸武安市徘徊村北,南为洺河北岸,遗址海拔高度358米。遗址面积约3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5米,主要遗迹有灰坑、墓葬等。遗物有陶器、石器、骨器、蚌器等。陶质以细泥红陶为主,少量夹砂褐陶,器...

大名南关艾家口历史文化街区

南关艾家口历史文化街区从南关东西向的古街---寺前街的清真西寺到清真东寺长1067米,南城门外吊桥向东南到火神庙的南北古街长390米。历史文化街区以宽阔略带自然弯曲的主街和纵横交错的小巷构成街巷格局,...

西营井经幢

西营井经幢位于邯郸武安市西营井村,经幢位于原福祥寺内,寺已毁。幢刻于北宋,共三层,现高7米。幢座为方形须弥座。幢身为八角形,分三层,各层之间有华盖相隔,华盖雕饰有璎珞、莲花、飞天、瓦垄等各不相同。幢身...

邯郸起义指挥部旧址

  邯郸起义指挥部旧址位于邯郸市马头镇,是1945年邯郸战役中国民党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高树勋,为了反对内战、主张和平与民主,将指挥部移至马头镇宣布起义的所在地,也是高树勋与中共地下党组织商谈起义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