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晋县衙

东方晴3年前 (2021-11-25)文化古迹183

县衙位于鼓楼西街路北(今宁晋宾馆)处。东临文化街,西临解放街,北临玉兰街。

县衙初建时间无考,据史料记载县衙门前“德政碑”立于宋朝绍圣元年(1094),据此推断,距今至少也有近千年历史了。

县衙坐北朝南,四面环街,占地100多亩,整体建筑灰墙灰瓦,典雅庄重,门前的鼓楼西街东与文化街、西与解放街交叉口处各有一座牌楼。分别为“仁育”坊、“义正”坊,冲衙门口的南墙是一面大影壁,上面绘有一个名叫“犭贪”(没打出这个字来)的动物。传说是神话中的贪婪之兽,能吞下金银财宝,尽管它的周围已堆满了各种珍宝,但它仍贪得无厌,还想吃掉太阳,旧时乃以此画告诫历任县官不要贪赃枉法。

县衙大门面阔3间,两侧是“八”字墙,门口有一对2米高的石狮,“八”字墙前各有一块石碑,东边一块名曰:“德政碑”,是宋朝绍圣元年宁晋当时的知县陈臻,将唐朝县令李怀仁的德政碑立于县衙前。西边一块碑为“再思处”,另有一行小字是“和了好、和了好”。意在警示前来申冤告状的人要三思而后行。进入大门,沿中轴线向里走,迎门是一座四柱三间三楼式雕梁画栋的木牌楼,上书“廮陶古郡”,穿过牌坊拾级而上便到大堂,门的上方高悬“宁晋县正堂”金字匾额,正面墙上绘有“海水朝日图”,图上方有一大堂横匾,匾上铭文“问心愧否”。大堂是举行重大典礼,审理重大案件,迎接上级官员的地方。大堂台下不远处,有一座“戒铭坊”,一面刻“公生明”,一面刻“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县令在大堂端坐时便可看见,以警戒其秉公办事。大堂外东墙上悬挂着一面大鼓,是为申冤告状者所设,鼓前方还有一个八角石头桌,没有凳子,是死囚犯行刑前吃尽命食的地方。

大堂两翼有三班六房,是衙役听差的地方。

大堂的后院是二堂,知县一般在这里处理民事案件。穿过二堂进入三堂,是知县接待上级官员,商议政事、处理政务的地方、三堂后面是花园,有假山亭台,修竹花草,清静幽雅,知县的家眷就居住在花园里的四堂里。

县衙的建筑格局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式布局,主要建筑在中轴线上,附属建筑在两侧。依南向北东侧有迎宾馆和土地祠,西侧有监狱、科房、典史厅,所有建筑与主建筑都有相通的门道,形成了既方正又错落有致的官阁风格。

民国年间,县衙西侧曾改为看守所,住过警备队和王怀庆的马队,还做过警察所、马号。

上世纪60年代中叶,县衙南半部分改建成县招待所和电影院,北半部分变为民宅。80年代后县招待所重新翻修,改政府招待所,电影院拆除,建起了工会和广播局,旧时风貌荡然无存。


相关文章

内丘富岗生态大花园

富岗生态大花园位于河北邢台内丘西部深山区岗底村,从京广铁路西行65公里,经过360弯盘山道,才能到达目的地。其特点是,昼夜温差大,素有“夜盖棉被午穿纱”之称。这里空气新鲜,环境良好。大气综合质量为一级...

中国传统村落-河北省沙河市杜硇村

杜硇村2019年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村庄历史: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杜姓从山西洪洞移民至此,因村庄座落在山硇之上,杜姓占全村人口中的多数,故名杜硇。现有一百二十余户,四百四十余人。地理环...

邢台抗大纪念馆

邢台市信都区前南峪村,是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敌后总校所在地。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陈列馆坐落在河北省邢台县浆水镇前南峪村,2001年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

黄背岩长城

黄背岩长城,位于邢台沙河市蝉房乡栗岩坪村西南的山岭上,西南与武安市相邻,西北距支锅岭长城20公里,为明长城要塞之一。长城大体走向为西北——东南,略呈“Z”形,总长度约2000米,是邢台境内现存最长的一...

赵孟頫碑

赵孟頫字子昂(1254-1322年)元代书画家。宋朝宗室,宋太祖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之后,颇受元世祖忽必烈重视,后累官至翰林学士,乘旨封魏国公。赵孟頫工书法,尤精正、行书和小楷,字体园转遒丽,自成一题...

邢台道德经幢

邢台道德经幢,位于邢台市旧城内东北部,现南长街办事处后院内。经幢高约七米,以亭覆庇,由顶、身、座三部分组成,八面棱形,分为三截。一至七面,阴刻楷书《道德经》原文及玄宗皇帝对《道德经》的逐句注释;经幢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