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骅聚馆古贡枣园

东方晴3年前 (2021-11-29)文化古迹281

聚馆古贡枣园位于黄骅市齐家务乡聚馆村,南临兴济减河(俗称娘娘河)。古贡枣园面积1000亩,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古老的古冬枣园,曾为明清两代帝王提供贡枣的枣园。兴济减河是明成化三年(1467年)开挖的南运河分洪河道。明弘治三年(1490年)为治水患,孝宗下旨,再修治河道,张皇后(今青县兴济镇人)为除家乡水患捐出宫份并奏孝宗委派两个弟弟张鹤龄、张延龄督办疏通扩挖兴济减河。两国舅督办河务时发现了聚馆村的冬枣园。遂令人采摘进献皇帝皇后,即得孝宗和张皇后的青睐,当即被钦定为贡品。此后,聚馆冬枣年年进贡,直到清末。聚馆冬枣被称为“贡枣”,聚馆冬枣园即被称为“聚馆贡枣园”。贡枣园内现存明清时期护园房屋两处,其中一处护园房仍保存着残院墙。古寺庙遗址一处,地表残留寺庙的青砖、瓦块等遗迹,周围尚存古松柏五株。据国家林业专家测算鉴定,古贡枣树间的平均间距为8米,株距为5米,平均干周1.7米,最大干周2.68米,南北枝展8.45米,东西枝展7.46米,树高6.23(据对枣树树干年轮调查,一般枣树树干年增长量不足1毫米),以较老的冬枣树干半径427毫米推断,该区现存冬枣古树最大树龄约在600年以上,因枣树具有树冠局部更新和整株更新的特性,故现存古冬枣林树龄极不一致,1076株古冬枣树最小树龄应在100年以上,最大树龄应在600年以上。据聚馆村刘氏族谱记载:“我刘姓祖居山东来自即墨,明初始祖洪公率四子二侄迁至直隶沧州长芦盐镇场之东北聚馆,彼时人烟稀少,庄宅离落,枣荆丛生。洪公筹划经营,相其阴阳,观其流泉,品其果实,遂筑室于兹。继而开滩晒副、成熟地亩,移植嫁接枣树成林,更有冬枣而出名……”。2002年6月,聚馆古贡枣园被国家确定为“原产地域保护区”。 2006年5月25日,聚馆古贡枣园被国务院确立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关文章

沧县乾隆碑

乾隆碑,位于沧县捷地回族自治乡捷地减河闸口北岸,乾隆碑分碑座、碑身、碑帽三层。碑身宽1.25米,高1.79米,厚0.30米。碑帽高1.12,宽1.10米,厚0.40米。清高宗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

沧州马本斋纪念馆

民族英雄马本斋烈士纪念馆位于河北献县本斋村北,东西宽60米,南北长100米。马本斋纪念馆由展馆、塑像、开旗台、矮墙、大门等组成,纪念馆主体部分采用了伊斯兰风格,纪念馆入口设高大的穹窿,墙面上采用典型的...

任丘北辛庄古村落遗址

北辛庄古村落遗址,位于北辛庄村北,面积1万平方米。地面暴露有绳纹陶片、陶豆把儿及红陶黑彩陶片。年代尚难确定。...

鄚州药王庙遗址

鄚州药王庙遗址,位于鄚州镇古州村北1公里处。大庙初建于元代,为扁鹊祠及衣冠冢。明万历二十年重修后始具规模,康熙年间被大火焚毁,山门及围墙等亦于1966年拆除。其址在白洋淀开挖中已成为河道。...

中共华北局城工部

中共华北局城工部旧址,位于泊头市政府南1500米的胜利街北头。旧址座西朝东,东西长46米,南北宽20米,总占地面积920平方米。建筑为山西民居式格局,四梁八柱式砖木结构,平顶,正房5间,进深6米,间宽...

沧州博物馆

沧州市博物馆是沧州市人民政府投资兴建的省级社会公益事业重点项目,占地57亩,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投资约3亿元,定位为区域性综合博物馆。沧州市博物馆在设计理念上凸显沧州独特历史文化元素与现代时尚风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