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古清风楼

东方晴3年前 (2021-11-29)文化古迹362

沧州古清风楼相传为晋代永康年间所建,历朝历代都被尊为名胜。按照这个年代推算,始建清风楼距今已有1700多年。而何时遭毁,已无据可查。由于相关文献大多失传,楼为何人何故所建已难搞清了,位置和始建时间尚有记载。《元史·仁宗记》云:“沧州治于仁宗延佑元年(1314)五月丁丑由原清池县至西迁40里北周至北宋长芦镇”(今沧州市运河区境内),萨录囚作诗在元惠帝元统乙亥(1335)年“沧州公馆内”清风楼的,此时沧州迁至长芦已20余年”。明嘉靖《河间府志》记载:清风楼在沧州公馆内,相传建于晋永康中。清乾隆八年(1973)所修《沧州志》也有记载。雍正《畿辅通志》载:清风楼在旧沧州,晋太康中建,元萨天赐驻节于此,有清风楼诗。据史料记载,元朝一位叫萨都剌(字天锡)的官吏,来到沧州后,平冤狱,放受屈之囚,人们皆感其德,登楼赞颂他的德政(一说为感念他的恩德而建清风楼),而楼名“清风”恰好是对他德政的最好赞美。这位政绩卓越的元代名臣用两袖清风,为古老的沧州留下了一段历史佳话。而他和清风楼的故事,也说明了清风楼至少在元代还存在或者重修,至此时清风之楼名已延用千余年。清雍正沧州贾继曾《清风楼怀古》诗二首有“晋代遗踪渺,清风尚莫休”、“五垒荒城夜”、“云卧残碑古”等句,说明晋清风楼在汉五垒城附近(今沧州市委南附近)。贾继曾(雍正丙午1726年举人)写该诗,如果不是想象,而是亲自登临之作,那么,就能说明,清风楼到了清代雍正年间左右,应该还存在或重修,至此时清风之名延用了1400余年。

1995年运河区复建清风楼,位于解放桥西北侧运河西岸边,延用古晋沧州“清风楼”而兴建,既是运河区标志和区域景观点,又提高了整个城市的文化品位,是沧州城市建设史上一座里程碑式的建筑。登上这座5层仿古建筑,一观沧州城区风貌,风物果然大不同。千古大运河像一条玉带从南向北流过,东南侧不远处南湖湖光粼粼、碧波荡漾,映着树荫、山色、楼影,影影重叠,汇成一曲交响乐。清风楼南面就是清风楼广场,葱葱郁郁的绿色把整个广场包围,整齐有序,层次分明,形成大小不一的景观区。

萨都剌曾经写过一首《清风楼》古诗,描绘了当年清风楼的美景。“晋代繁华地,如今有此楼。暮云连海岱,明月满沧州。归鸟如云过,飞星拂瓦流。城南秋欲尽,寂寞采莲舟。”这首诗写出了古清风楼的万千风姿:飞鸟从它身边过,星辰似探手可摘。古沧州城南的秋色已深,而一只小舟上,舟人正立在船头,采摘着莲蓬。清风楼,一个普通的名字,之所以能沿用至今,说明了沧州人对清风品格的推崇和纪念。清风,也早已成为沧州人景仰和践行的品格,历久弥香。


相关文章

任丘北辛庄古村落遗址

北辛庄古村落遗址,位于北辛庄村北,面积1万平方米。地面暴露有绳纹陶片、陶豆把儿及红陶黑彩陶片。年代尚难确定。...

黄骅港工业旅游景区

黄骅港工业旅游景区是在我国第一个实现远程堆取料作业,第一个实现了翻、堆、取作业环节的自动化,第一个实现了煤炭装卸全过程抑尘,第一个建立起覆盖全港区的生态治理体系的煤炭专用港口。翻车机景点的本质长效抑尘...

河间毛公墓

毛公墓(元)  位于河间城北106国道西侧三十里铺村,南北长104米,东西宽52米,总面积5408平方米。当年大毛公毛亨传《诗》于河间诗经村,小毛公毛苌讲学君子馆,汉王刘德,礼贤下...

黄骅海丰镇遗址

海丰镇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海丰镇遗址是一处以金代遗存为主的滨海港口遗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以前,金代以后尤以瓷器贸易而著名,是金代北方的重要口岸。...

黄骅“战备地下医院”

黄骅“战备地下医院”位于旧城镇,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备战、备荒”时期,是沧州地区唯一一座战备野战医院。整个建筑全部埋藏于地下,全部为砖混结构,坚固可靠。...

黄骅烈士牺牲地遗址

黄骅烈士牺牲地遗址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7 年聂荣臻元帅亲自题词的黄骅烈士纪念碑落成,2002 年烈士牺牲遗址被沧州市正式批准为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电影《英雄黄骅》在遗址完成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