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古清风楼

东方晴4年前 (2021-11-29)文化古迹424

沧州古清风楼相传为晋代永康年间所建,历朝历代都被尊为名胜。按照这个年代推算,始建清风楼距今已有1700多年。而何时遭毁,已无据可查。由于相关文献大多失传,楼为何人何故所建已难搞清了,位置和始建时间尚有记载。《元史·仁宗记》云:“沧州治于仁宗延佑元年(1314)五月丁丑由原清池县至西迁40里北周至北宋长芦镇”(今沧州市运河区境内),萨录囚作诗在元惠帝元统乙亥(1335)年“沧州公馆内”清风楼的,此时沧州迁至长芦已20余年”。明嘉靖《河间府志》记载:清风楼在沧州公馆内,相传建于晋永康中。清乾隆八年(1973)所修《沧州志》也有记载。雍正《畿辅通志》载:清风楼在旧沧州,晋太康中建,元萨天赐驻节于此,有清风楼诗。据史料记载,元朝一位叫萨都剌(字天锡)的官吏,来到沧州后,平冤狱,放受屈之囚,人们皆感其德,登楼赞颂他的德政(一说为感念他的恩德而建清风楼),而楼名“清风”恰好是对他德政的最好赞美。这位政绩卓越的元代名臣用两袖清风,为古老的沧州留下了一段历史佳话。而他和清风楼的故事,也说明了清风楼至少在元代还存在或者重修,至此时清风之楼名已延用千余年。清雍正沧州贾继曾《清风楼怀古》诗二首有“晋代遗踪渺,清风尚莫休”、“五垒荒城夜”、“云卧残碑古”等句,说明晋清风楼在汉五垒城附近(今沧州市委南附近)。贾继曾(雍正丙午1726年举人)写该诗,如果不是想象,而是亲自登临之作,那么,就能说明,清风楼到了清代雍正年间左右,应该还存在或重修,至此时清风之名延用了1400余年。

1995年运河区复建清风楼,位于解放桥西北侧运河西岸边,延用古晋沧州“清风楼”而兴建,既是运河区标志和区域景观点,又提高了整个城市的文化品位,是沧州城市建设史上一座里程碑式的建筑。登上这座5层仿古建筑,一观沧州城区风貌,风物果然大不同。千古大运河像一条玉带从南向北流过,东南侧不远处南湖湖光粼粼、碧波荡漾,映着树荫、山色、楼影,影影重叠,汇成一曲交响乐。清风楼南面就是清风楼广场,葱葱郁郁的绿色把整个广场包围,整齐有序,层次分明,形成大小不一的景观区。

萨都剌曾经写过一首《清风楼》古诗,描绘了当年清风楼的美景。“晋代繁华地,如今有此楼。暮云连海岱,明月满沧州。归鸟如云过,飞星拂瓦流。城南秋欲尽,寂寞采莲舟。”这首诗写出了古清风楼的万千风姿:飞鸟从它身边过,星辰似探手可摘。古沧州城南的秋色已深,而一只小舟上,舟人正立在船头,采摘着莲蓬。清风楼,一个普通的名字,之所以能沿用至今,说明了沧州人对清风品格的推崇和纪念。清风,也早已成为沧州人景仰和践行的品格,历久弥香。


相关文章

耿桔孝亲石造像

耿桔孝亲石造像(又名悦亲台),位于泊头市富镇南3公里的姜屯村内。耿桔,字廷怀,又字蓝阳,明代交河县姜官屯村人,父亲耿情,习武功,善医术,然早丧,桔随母寄居献县单桥外祖父林氏家,史书故又称为献县人。耿桔...

七间房汉代村落遗址

七间房汉代村落遗址,位于七间房村东1.5公里处。1986年发现,面积约25万平方米,文化层深0.8—1米,出土有绳纹陶片等。为汉代遗址。...

沧州规划馆

沧州规划馆位于沧州新城文化公园,场馆占地57亩,建筑面积9179平方米。建筑方案由东南大学建筑设计院设计,北京城建道桥集团公司施工,布展方案由上海风语筑展览展示公司设计,天津阿尔法展览展示公司布展施工...

泊头运河景观带

运河景观带位于运河东岸,裕华桥两侧,呈规则形带状,全长1200米,面积为42000平方米。该处地势平坦,土质较好,适宜植物生长。带状公园的建设,是为了治理运河,衬托裕华桥的雄伟,同时为附近居民开辟了一...

南皮凤凰公园

凤凰公园位于南皮县城北部,占地5.37公顷(12.19公顷),2010年建成。公园西部为休闲广场,广场中央矗立的红色雕塑是一只振翅欲飞的火凤凰。东部是绿色长廊,种有银杏、云杉、樱花、高杆女贞等乔灌木2...

沧州吕宅

该院坐落于沧州市运河区新华桥南东侧,为中西结合样式四合院建筑。宅院坐北朝南正房七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南房七间,中间为穿堂门。所有房顶都是五脊重檐,青灰瓦垄。房屋高约8米,屋前均有抱厦和卷云顶梁园柱。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