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古清风楼

东方晴4年前 (2021-11-29)文化古迹439

沧州古清风楼相传为晋代永康年间所建,历朝历代都被尊为名胜。按照这个年代推算,始建清风楼距今已有1700多年。而何时遭毁,已无据可查。由于相关文献大多失传,楼为何人何故所建已难搞清了,位置和始建时间尚有记载。《元史·仁宗记》云:“沧州治于仁宗延佑元年(1314)五月丁丑由原清池县至西迁40里北周至北宋长芦镇”(今沧州市运河区境内),萨录囚作诗在元惠帝元统乙亥(1335)年“沧州公馆内”清风楼的,此时沧州迁至长芦已20余年”。明嘉靖《河间府志》记载:清风楼在沧州公馆内,相传建于晋永康中。清乾隆八年(1973)所修《沧州志》也有记载。雍正《畿辅通志》载:清风楼在旧沧州,晋太康中建,元萨天赐驻节于此,有清风楼诗。据史料记载,元朝一位叫萨都剌(字天锡)的官吏,来到沧州后,平冤狱,放受屈之囚,人们皆感其德,登楼赞颂他的德政(一说为感念他的恩德而建清风楼),而楼名“清风”恰好是对他德政的最好赞美。这位政绩卓越的元代名臣用两袖清风,为古老的沧州留下了一段历史佳话。而他和清风楼的故事,也说明了清风楼至少在元代还存在或者重修,至此时清风之楼名已延用千余年。清雍正沧州贾继曾《清风楼怀古》诗二首有“晋代遗踪渺,清风尚莫休”、“五垒荒城夜”、“云卧残碑古”等句,说明晋清风楼在汉五垒城附近(今沧州市委南附近)。贾继曾(雍正丙午1726年举人)写该诗,如果不是想象,而是亲自登临之作,那么,就能说明,清风楼到了清代雍正年间左右,应该还存在或重修,至此时清风之名延用了1400余年。

1995年运河区复建清风楼,位于解放桥西北侧运河西岸边,延用古晋沧州“清风楼”而兴建,既是运河区标志和区域景观点,又提高了整个城市的文化品位,是沧州城市建设史上一座里程碑式的建筑。登上这座5层仿古建筑,一观沧州城区风貌,风物果然大不同。千古大运河像一条玉带从南向北流过,东南侧不远处南湖湖光粼粼、碧波荡漾,映着树荫、山色、楼影,影影重叠,汇成一曲交响乐。清风楼南面就是清风楼广场,葱葱郁郁的绿色把整个广场包围,整齐有序,层次分明,形成大小不一的景观区。

萨都剌曾经写过一首《清风楼》古诗,描绘了当年清风楼的美景。“晋代繁华地,如今有此楼。暮云连海岱,明月满沧州。归鸟如云过,飞星拂瓦流。城南秋欲尽,寂寞采莲舟。”这首诗写出了古清风楼的万千风姿:飞鸟从它身边过,星辰似探手可摘。古沧州城南的秋色已深,而一只小舟上,舟人正立在船头,采摘着莲蓬。清风楼,一个普通的名字,之所以能沿用至今,说明了沧州人对清风品格的推崇和纪念。清风,也早已成为沧州人景仰和践行的品格,历久弥香。


相关文章

黄骅聚馆古贡枣园

聚馆古贡枣园位于黄骅市齐家务乡聚馆村,南临兴济减河(俗称娘娘河)。古贡枣园面积1000亩,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古老的古冬枣园,曾为明清两代帝王提供贡枣的枣园。兴济减河是明成化三年(1467年)开挖的南运河...

沧州献王文化酒庄景区

献王文化酒庄景区由河北献王酒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并管理。景区位于河北省沧州市献县献王工贸园区内,占地面积133000平米,建筑面积21100平米,项目总投资11000万元,全部由企业自筹。献王文化酒庄是...

沧州刘焘墓

刘焘(见第二十五篇人物“刘焘”目)墓位于运河区良官屯村西南800米,刘胖庄村北800米,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刘焘墓地早年规模宏大,墓及神道,位于墓地中央,由东向西北入神道,两侧对称排列石猴、石羊、...

沧州马本斋纪念馆

民族英雄马本斋烈士纪念馆位于河北献县本斋村北,东西宽60米,南北长100米。马本斋纪念馆由展馆、塑像、开旗台、矮墙、大门等组成,纪念馆主体部分采用了伊斯兰风格,纪念馆入口设高大的穹窿,墙面上采用典型的...

河间齐会战斗指挥所

齐会战斗指挥所位于河间市大朱村,1939年4月贺龙同志指挥所设在这里,并亲自指挥了著名的齐会战役,三昼夜歼敌王牌27师第三联队吉田大队700余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创造了平原歼灭战的范例,后由村民集资在...

黄骅千年古槐

千年古槐是旧城镇的一个标志性景观。与地下医院相连。这株古槐相传种植于隋唐年间,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由北向南看这棵树的枝干,主干向东南略倾斜,上面的主枝向东横斜,树冠呈掌状伸开,像极一幅中国地图,惟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