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南川楼
南川楼在沧州市南,临运河,明清时,为沧州名胜之一。南川楼是明大兴道教的建筑之一,是“过客登临即胜游”沧州运河又一名楼,今运河区南川楼社区就是以此楼而得名。明朝中期,在古元龙楼的废墟上建新楼,始称南川楼,至乾隆初成为废墟后未闻重建和修复,衰废已达二百余年。
南川楼因酿酒而闻名。乾隆初《沧州志》记载:“南川楼在南关昊天观后,今废;又大南门外从街西,由南柴厂通南川楼渡口;还记沧州,酿用黍米,曲用麦面,水以南川楼前者为上味。醇而冽,他郡即按法为之不及也。陈者更佳”。民国《沧县志·古迹》载:“南川楼,在城南昊天观,今废。南川地通暗泉,泉甘而水深,昔郡人岁取用以造酒,酒佳甚,所称沧酒,即此水所造也”。
清代沧州乡贤《四库全书》总纂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写到:“水虽取于卫河,而黄流不可以为酒,必于南川楼下,如金山取江心泉法”(《滦阳续录》卷四)。“南川楼水所酿者,虽极醉,膈不作恶,次日亦不病酒,不过四肢畅适,恬然高卧而已。其但以卫河水酿者则否。”(《滦阳续录》卷五)。并曾在《罗酒歌和宋蒙泉》诗中写到:“沧州亦有麻姑酒,南川楼下临盘涡。河心泉水清泠味,小槽滴滴浮黄鹅。”由此可见,南川楼当年一定是南往北来的官商过沧州饮沧酒的客居之处。兴致之余,才有那么多的文人雅士留下那么多的豪迈吟咏及对这一丽景的赞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