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朗吟楼

东方晴4年前 (2021-11-29)文化古迹364

朗吟楼是古沧州城名胜之一,此楼湮灭已久,然而,历代文人留下了很多关于它的诗篇,至今为人称道,给运河凭添了一抹芬芳雅韵。

清乾隆初(八年)所修《沧州志》记载:“郎吟楼在沧州南关卫运河之许(今南湖以西,运河东岸),夏月郡人多游息于此”。此楼建于清代康熙40年(1701),左近丈余,还有一座岳阳阁相配伍,愈显主楼的高古,中间复道相连成为一体。因岳阳阁中有蜀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的塑像,因而当日称武侯阁。民国《沧县志》记郎吟楼称“相传吕纯阳曾饮酒于此”。

传说吕洞宾,曾在江淮斩蛟,岳阳跨鹤,并乘黄鹤飞过洞庭湖来到沧州,逍遥物外,做着快乐神仙。为此,他曾说“三入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建楼人,取此意,故此楼名为“朗吟”。

沧州是大运河边商埠重镇,河中帆樯如林,人物辐辏,官商往来,此楼名人题咏就格外多。1766年春天,清高宗乾隆皇帝在他南巡还京时驻跸沧州,曾经登上朗吟楼眺望古城沧州。那正是他登基后的第31年,55岁,所谓康乾盛世政治清平,是大清王朝最好的时期,此际他拨冗朝政,难得清闲,看繁忙的南运河和运河两岸春光烂漫的景色,一片莺歌燕舞升平景象,诗兴大发,临案挥毫,作诗一首:“洞庭飞过已荒唐,沧酒何来重纪沧?遂有高楼临水裔,为传遗迹炫仙乡”。据说这是乾隆写沧州的第一首诗,大体意思是,那么久远的吕仙传说,不能当真,现在《四库全书》已经编写完毕,正等朕去校阅,最后定稿,这才是有益后人的大事、正事。这种批判精神,显示着帝王的豪迈胸襟。清代诗人傅王灿曾题诗一首:“无边春水向东流,飘洒微风吹入楼。一带烟云接两岸,欲过荡漾泛泛舟(《登朗吟楼》)”。诗中所言之楼,便是沧州古城南、翘首运河岸畔的朗吟楼。晚清诗人阎符清曾题“何处朗吟楼,城南古渡头。御碑传不朽,仙踪许长留。古树冰霜老,长河日夜流。苍茫无限意,恍对洞庭秋”,虽然楼影无踪,然而穿过斑驳的历史时空,那座宏伟而不乏精巧的朗吟楼,似乎又现身于河岸的氤氲雾气中。它高冲碧霄,玉立河岸,摇曳的风姿,让人感受到了沧州厚重的人文诗韵。


相关文章

张之洞故里双庙文旅小镇

张之洞故里双庙文旅小镇位于南皮县县城南2公里,该村建于明朝初期(公元1400年左右),因村东有两座庙,故取名为“双庙”。清末军机大臣张之洞的祖籍就在双庙村。本村现有179户,其中常驻总人口1010人,...

南皮石金刚

南皮石金刚位于沧州南47千米的南皮县城东北。景点特色:两尊唐代雕刻的石金刚,东西相向而立,身披铠甲,形如武将,怒目而视。东像双手合十胸前,两臂托锏,西像两手扶锏杵地。...

歧口炮台遗址

歧口炮台遗址位于河北黄骅市南排河镇沧浪渠入海口,向为战略要地。炮台始建于明,清咸丰七年(1857年)重修,建有大炮台2座(南北岸各一座),北岸为“大将军”炮台,南岸为“二将军”炮台。 咸丰八年(185...

任丘鄚州城遗址

鄚州城遗址,位于任丘城北16.5公里,始建于东周时期,历代修建。其城池雄伟宽阔,呈纱帽形,南北长1.2公里,东西宽1.2公里,城墙为土城,宽约30米,高5米。现存南城门,当地人称“南阁”,重建于清嘉庆...

献县单桥

单桥位于河北省沧州市西的献县城南6公里处的南河头乡南单桥村与北单桥村之间,2012年3月23日该桥成功创下“世界最长的不对称石拱桥”的世界纪录。单桥是一座建于明崇祯二年(1629年)的五孔石拱桥,为青...

沧县纪晓岚墓

纪晓岚墓地坐落在沧县崔尔庄镇北村村南约300米处。墓地东、南、西南侧是茂密的枣林,北、西北侧是打谷场。数株高大的椿、榆、槐树下有一丘封土,即为纪晓岚坟茔。坟茔向口朝东,往东约3米处竖立墓碑。墓碑为纪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