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邑大谷口先商遗址
大谷口先商遗址位于武邑县大谷口村北100米。在村子北部的沟渠洼坑中暴露出文化层及遗物堆积。文化层距地表6-7米,因下部积水,不能完全暴露,厚度超过1.5米。文化层灰黑色粘土,土质较粘,成片状。在洼坑的西壁断面上发现一窑,直径1.2米,窑内填大量的红烧土块及烧结的窑壁残块。文化层被一层厚15厘米的红褐胶泥土层叠压,胶泥土上方,为厚度超过1米的黄沙土。地层堆积基本为胶泥土与黄沙层交替。文化层中遗物丰富,但暴露文化层较少,采集标本多碎小,有卷沿薄胎饰细绳纹的鬲残片,作锥状,根部以上饰细绳纹的鬲足,以及盆形鼎,带花边口的罐等器物,陶片多为泥质灰褐陶和泥质灰陶、夹砂灰陶、有少量夹砂或泥质红陶和泥质黑褐陶。除鬲饰细绳纹和部分规整的绳纹外,大部分陶片饰凌乱、不规则的绳纹,并有部分素面陶片,从遗物分析遗址应为夏时期的先商文化。大谷口遗址是目前武邑县发现的最早的考古学文化,填补了河北东南部夏商时代考古学文化的空白,显示出一定的独特文化面貌,对于整个先商和早商考古学文化的研究,具有重大学术价值。先商遗址于2009年5月在村民挖土时被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