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永祚寺
永祚寺。俗称双塔寺。位于迎泽区郝庄镇郝庄村南500米处。据塔顶铭文和碑文记载,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清顺治十五年(1658)、民国十六年(1927)维修。坐南朝北,依山而建,南北长216.98米,东西宽141.96米,占地面积30802.48平方米。寺由寺院和塔院两部分组成。寺院为二进院落布局,南北长166.66米,东西宽42米.中轴线上有山门(新建)、二门、大雄宝殿和观音阁,两侧为一进院东西厢房(新建)和禅房、客房。大雄宝殿为二层砖砌仿木无梁结构,下层面宽五间,进深11.3米;上层为观音阁,面宽三间,进深9.7米,重檐歇山顶,绿琉璃瓦剪边。阁上藻井由层层砖雕斗栱叠涩而成。外檐为仿木砖砌斗栱,五踩双翘。下层殿内佛坛上存铜、铁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及东方药师佛三尊,上层阁内塑观音像。寺院的东南隅为塔院,现存明代砖塔二座。双塔对峙,均为八角十三层楼阁式空心结构,通高54米。寺内保存有明清时期碑碣260余通(方),其中明代石刻珍品《宝贤堂集古法帖》180余方,清代《古宝贤堂法帖》48方。清代著名书法家祁寯藻《子史粹言》石碑4通。寺内还种植牡丹花1000余株,有名的品种20余种,其中明代“紫霞仙”为最古老的牡丹品种之一。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解放后,政府投资巨款,修复了“太原战役”期间损毁的舍利塔,新建了《宝贤堂法帖》碑廊,收集了各历史时期的石雕、石刻和石碑,修建了具有明代特色的寺院山门和一进院东西厢房,种植了品种繁多的牡丹珍品。修复重建后的寺院建筑结构稳定、保存较为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