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古城

东方晴3年前 (2021-12-12)文化古迹160

大同城筑邑历史悠久,早在作为北魏拓跋氏的都城的时候,就已经修筑有规模宏大的城池。到了明朝初期,由于是京畿屏藩,军事位置十分险要,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大将军徐达在北魏、唐、辽、金旧城基础上对其进行增筑,略呈方形,东西长1.8公里,南北长1.82公里,周长7.24公里,面积3.28平方公里。城墙一律以规整有制的石条、石板、石方为基础,在原城墙基础上用“三合土”夯成,外包青砖。城墙高达14米,上宽12米,下宽18米。城墙四周修筑了54座望楼,96座窝铺。四面城墙建有580对垛子,代表当时大同所辖村庄数。城墙四角建有角楼,四角墩外各建控军台一座。城设四门,东和阳门、南永泰门、西清远门、北武定门。四门之上分别建有城楼,其月楼、箭楼、望楼、角楼间隔而立。四门之外建有瓮城、月城、护城河。城墙高大雄伟,坚固险峻,布防严密,各种防御设施齐备,自成一体,是我国古代军事建筑史上颇具特色的重镇名城。由于它在北部边防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多次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一直享有“巍然重镇”,“北方锁钥”之誉。

清顺治六年,大同城池遭受严重破坏。明将姜瓖先是投清,后又反叛,多尔衮率军攻打大同,历时九个月攻之不下,后因城内弹尽粮绝,姜瓖部下杨振威投敌叛变,杀死姜瓖,把多尔衮放入城内。入城后,为泄私愤,多尔衮下令“屠城”,并把城墙削掉五尺。自此,大同城墙失去了往日的雄风。

2008年,大同市全面实施了历史文化复兴与古城保护工程,大同古城墙得以再度修复,目前东城墙、南城墙已依明代大同城规制修复完毕,并对游客开放。修复后的东城墙建有瓮城、月城、吊桥、护城河,并建有城楼、月楼、箭楼各1座,望楼12座。南城墙不仅修复了瓮城、月城,还有关城和东西耳城。城墙上建有城楼、文昌阁、箭楼等古建筑楼阁10座,望楼12座,角楼1座。2016年11月18日上午,大同古城四面城墙正式合拢,巍峨壮美的古城墙,碧波荡漾的护城河,美丽惬意的带状公园,与古城内古韵悠长、风格迥异的寺庙教堂、阁楼牌坊、四合院落交相辉映,大同古城“北魏帝都、明清重镇”辉煌再现。


相关文章

大同乌龙峡

乌龙峡位于大同县鹅毛村南1公里册田水库库区下方,是由火山熔岩经河水亿年冲刷形成的一条长约10公里,宽约1公里的天然奇峡。峡内杨柳依依,绿草茵茵,溪清崖翠,石坚花异,黑色巨石星罗棋布,汩汩泉流环绕其间,...

大同南郊焦山寺

焦山寺位于大同城西30公里处高山镇北十里河北岸的山坡上,因建于焦山上而得名。其始建年代不祥,但从寺内现存的石窟及其风格看,与云岗石窟晚期雕刻相似,现存寺院的主要建筑即建于嘉靖时期。焦山寺依山坡由下至上...

大同法华寺喇嘛塔

法华寺坐落在大同古城内内东北隅塔寺街,其中的法华寺塔,处于整个寺院的中心,是大同区域内唯一的白色实心喇嘛塔。主殿大佛阁位于塔北,为前塔后殿式格局。清道光十年(1830)的《大同县志》记载:该寺“明时建...

大同落阵营村

在大同城外,桑干河与御河交汇之处,有一大片黄土高原上独特的冲击平原。在这片土地上,坐落着一个名叫“落阵营”的村庄,这个村庄本是一个普通的村落,却因为一个家族而显得有些不同。村庄的名称有个传说:古时候有...

广灵水神堂

广灵水神堂是山西省著名的古建筑之一,位于县城东南一里。当地传说,水神堂为明代燕王朱棣与残元战斗扫北获胜后所建。朱棣扫北,双方经过一年的“拉锯战”,给百姓造成很大痛苦,再加上广灵十年九旱,于是朱棣祈求上...

浑源归潜堂

归潜堂,在浑源县西南四十五里玉泉山东,元代刘祁隐居于此。刘祁,浑源人,字景叔,刘从益之子,金时为太学生,入元复试为进士。所著《归潜志》即写于此,是书多为修篡《金史》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