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古城

东方晴4年前 (2021-12-12)文化古迹183

大同城筑邑历史悠久,早在作为北魏拓跋氏的都城的时候,就已经修筑有规模宏大的城池。到了明朝初期,由于是京畿屏藩,军事位置十分险要,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大将军徐达在北魏、唐、辽、金旧城基础上对其进行增筑,略呈方形,东西长1.8公里,南北长1.82公里,周长7.24公里,面积3.28平方公里。城墙一律以规整有制的石条、石板、石方为基础,在原城墙基础上用“三合土”夯成,外包青砖。城墙高达14米,上宽12米,下宽18米。城墙四周修筑了54座望楼,96座窝铺。四面城墙建有580对垛子,代表当时大同所辖村庄数。城墙四角建有角楼,四角墩外各建控军台一座。城设四门,东和阳门、南永泰门、西清远门、北武定门。四门之上分别建有城楼,其月楼、箭楼、望楼、角楼间隔而立。四门之外建有瓮城、月城、护城河。城墙高大雄伟,坚固险峻,布防严密,各种防御设施齐备,自成一体,是我国古代军事建筑史上颇具特色的重镇名城。由于它在北部边防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多次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一直享有“巍然重镇”,“北方锁钥”之誉。

清顺治六年,大同城池遭受严重破坏。明将姜瓖先是投清,后又反叛,多尔衮率军攻打大同,历时九个月攻之不下,后因城内弹尽粮绝,姜瓖部下杨振威投敌叛变,杀死姜瓖,把多尔衮放入城内。入城后,为泄私愤,多尔衮下令“屠城”,并把城墙削掉五尺。自此,大同城墙失去了往日的雄风。

2008年,大同市全面实施了历史文化复兴与古城保护工程,大同古城墙得以再度修复,目前东城墙、南城墙已依明代大同城规制修复完毕,并对游客开放。修复后的东城墙建有瓮城、月城、吊桥、护城河,并建有城楼、月楼、箭楼各1座,望楼12座。南城墙不仅修复了瓮城、月城,还有关城和东西耳城。城墙上建有城楼、文昌阁、箭楼等古建筑楼阁10座,望楼12座,角楼1座。2016年11月18日上午,大同古城四面城墙正式合拢,巍峨壮美的古城墙,碧波荡漾的护城河,美丽惬意的带状公园,与古城内古韵悠长、风格迥异的寺庙教堂、阁楼牌坊、四合院落交相辉映,大同古城“北魏帝都、明清重镇”辉煌再现。


相关文章

大同新荣红石崖

红石崖位于采凉山南麓,花园屯乡境内,海拔1752.5米,陡然矗立的石崖一日三变,夜晚为黑色,早晨为青色,下午尤其是傍晚晚霞映照时,呈红色,故名“红石崖”。红石崖下有一明代建筑太玄观,建殿三层,蔚为壮观...

大同旃檀寺

旃檀寺位于大同平城区水泊寺街道沙岭村内。创建年代不详,现存正殿及两侧窑房为清代遗构。1994年对正殿进行过维修,山门和东、西配殿为近年新建。东西31.6米,南北42米,占地面积约1327平方米。寺庙坐...

大同平城桥

平城桥跨河桥梁总长671米,是连接大同市旧城区与御东新区的主要交通枢纽之一。该桥采用稳重大气的对称结构格局,按照云冈石窟匀称优美的古建筑尺度比例,糅合历史传统造型图案符号,丰富而不繁琐,实现通行便利的...

大同焦山石窟寺

焦山石窟寺位于大同城西30公里处高山镇的山坡上,因建于焦山上而得名。焦山石窟寺是北魏王朝佛教极盛时期的三大工程之一,由道武帝颁令,著名高僧法果主持兴建。石窟寺落成后,规模宏大,造像精美,雕刻艺术继承了...

大同平城善化寺

善化寺,俗称南寺,位于古都大同古城内南隅,是开元年间(713-742)唐玄宗那场“造寺运动”的遗物,初称开元寺,五代后晋初,更名为大普恩寺。辽末保大二年(1122),金兵攻打西京大同时,寺内大部分建筑...

大同龙真民俗风情园

龙真民俗风情园位于大同市南郊区水泊寺乡小南头村御河河畔,占地60亩,龙真寺建成后,为了增加旅游内容,建起了以龙真寺为主体的民俗风情园。民俗园以晋北民俗活动为主体,突出农家风情,为久居城市的游客提供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