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丘觉山寺

东方晴3年前 (2021-12-12)文化古迹159

觉山寺位于灵丘县红石塄乡觉山村,又称普照寺,北魏皇家寺院。创建于北魏太和七年(483年),是孝文帝拓跋宏为报母恩而敕建的。该寺历代屡有重修,时至五代,战火连绵,觉山寺开始衰落,庙宇毁败,辽代又重加修葺。明天启六年(1626)灵丘七级大地震,全寺庙宇全部倒塌,惟有辽代重修的砖塔仍巍然屹立。明崇祯三年(1630)重建寺庙。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进行修葺,后又倾颓。清光绪十一年至十五年(1885—1889),寺僧龙诚在本县大儒杜上化等全力支持和四乡民众资助下重建佛寺,除砖塔为辽大安六年重建外,现存庙宇为清代光绪年间重修建筑。寺院座北向南,依山就势,寺内建筑有一井一塔七殿一堂一厅六楼二阁。布局为三条轴线,五个院落,相对独立又相互贯通,房屋共计134间,占地8100平方米。寺院西北山崖上悬一洞,称为悬钟岩舍利洞,亦称翠云洞。洞深14米,洞口宽19米,建有观音殿,面阔三间,“文革” 后期被毁,2000年动工,现已修葺一新。西南突兀一山,顶置小砖塔,总高5.33米,实心,平面呈方型,背西面东,属寺院附属建筑,是晋北地区最小的砖塔。东北矗立笔架山,交错中显稳定,自然景色与古建筑相映成趣。自古被人们称为“井塔山齐——觉山寺”。 属灵丘“九景”之一。

砖塔位于觉山寺内,为全寺建筑中的精华。北魏创建,后倾圮,辽大安五年重建,八角密檐式,十三层,高44.23米。塔基由须弥座、平座、仰莲组成。下层束腰每面施壶门三间,内雕人物,门间雕兽面,八角为力士;上层束腰壶门内雕佛、菩萨、歌舞乐伎,门侧立侍女或飞天,门上为二龙戏珠,门间雕力士,转角金刚两侧施龙。砖雕采用剔地突起或圆雕镂刻手法,造型丰满,刀法流畅、洗炼,是砖雕艺术和音乐文物中不可多得的佳作。塔身第一层有塔室,南北为板门,东西为格扇假门,其余四面为砖雕假窗。室内八面存辽代壁画62平方米,内容为菩萨、明王、飞天,为壁画中的瑰宝。其上十二层均为实心,木椽砖飞,每层收分7厘米,每层每面悬铜镜,每椽每梁挂风铃。塔刹由镂空天球、相轮、宝盖、仰月、宝珠及刹杆组成。天球可转动,兼起风速风向标的作用。2002年被确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关文章

大同府衙署

府衙署位于大同平城区师校街25号,现为大同一中校址。坐北朝南,东西长20.1米,南北宽103.94米,占地面积2089平方米。据《大同府志》载:“府署在城内西北隅,明洪武九年(1376)陈则创建,知府...

大同和平解放谈判旧址

大同和平解放谈判旧址,位于平城区白登山街道西坟村内。1949年4月29日中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强大的攻势下,驻大同国民党守军15兵团副司令兼大同军事指挥官于镇河、大同行署主任孟祥祉和暂编38师师长田尚...

大同沙岭墓群

沙岭墓群位于平城区水泊寺街道沙岭村东北约500米。东西约200米,南北约150米,分布面积约3万平方米。北魏时代墓群。墓葬发现于2005年,共发掘12座(M1-M12),砖室墓2座、土洞墓10座、出土...

大同九龙壁

九龙壁位于大同市平城区和阳街南侧。坐南朝北,南北长38.6米,东西宽64.5米,占地面积2490平方米。据《大同县志》记载,建于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为明太祖第十三子代王朱桂府邸照壁。府邸于明崇...

大同恒山壮观碑

这通壮观碑相传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北游恒山时书题的刻石,今存大同市博物馆碑廊。碑高2.35米,宽0.85米。偌大一通碑石,上面只刻“壮观”两个楷书大字,字径为60厘米左右。无刻石年月,只是右上角有笔画很...

大同土林

大同土林位于大同市云州区杜庄村,乘车从市区沿同浑公路往南行驶约20多公里即到,土林与石林不同,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风雨的塑造下,时时在发生着变化,但其整个土林的神韵依然,丝毫不影响其美感度,当地人称土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