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大华严寺

东方晴3年前 (2021-12-12)文化古迹199

辽清宁八年(1062),“佞佛”的道宗耶律洪基令“建华严寺,奉安诸帝石像、铜像”。大华严寺成为兼具辽皇室宗庙性质的皇家寺院。寺内殿宇依南北两条轴线布局,南轴以薄伽教藏殿为中心,还有寺塔、海会殿等建筑;北轴以大雄宝殿为中心,尚有山门、过殿、法堂及其他殿阁。建筑巍峨,精雕严饰,金碧辉煌。金代寺僧曾叹曰:“壮丽严饰,稀世所有”。寺院南轴上的薄伽教藏殿,于辽兴宗重熙七年(1038)九月落成,是大华严寺中最早的建筑。该殿建在九尺高台之上,面阔五间,进深四间。靠着殿内南、北和后面墙壁,是一排“U”字形排列的制作精巧的藏经的书橱壁藏三十八间,是中国现存最古的书橱,也是我国唯一保存完好的辽代壁藏。寺院北轴上的大雄宝殿,为金代重修,依题记应为金天眷三年(1140)遗构。大殿面阔九间,深五间,建筑面积1560平方米,是我国现存辽、金建筑中最大的佛殿。

华严寺亦名大华严寺,位于大同城内清远街中段西侧。南北长207.6米,东西宽298米,占地面积61865平方米。依契丹族崇日习俗,寺址坐西朝东,始建于辽,现存最早建筑为薄伽教藏殿,建于辽重熙七年(1038),清宁八年(1062)重建,是年并“奉安诸帝石像、铜像”,兼具皇室宗庙性质。保大二年(1122)寺因兵火受损。大雄宝殿于金天眷三年(1140)重建,元至大年间(1308-1311)补葺,明成化、万历年间(1465-1620)寺院一分为二,上寺居于西北侧,下寺偏东南,自成格局。清代屡有修葺,2008年进行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及华严寺辽金文化博物馆修建工程,渐成今日规模。上寺以大雄宝殿为主,清代增建山门、享殿、观音阁、地藏阁,布局严谨。上寺前隅原有辽建海会殿一座,毁于20世纪50年代,台基尚存。下寺中轴线建有山门、薄伽教藏殿,两厢明清建配殿、厢房。薄伽教藏殿内现存辽代壁藏楼阁、彩塑、琉璃以及经幢、碑刻和明清时期木雕、彩塑、壁画等,荟萃了历代佛教文物精华。寺内现存薄伽教藏殿和大雄宝殿为辽金建筑,其余均为明清时期建筑。1961年3月4日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关文章

大同西京街绿轴景观带音乐喷泉广场

西京街绿轴景观带音乐喷泉广场位于西京街与太和路交会处西北角,属西京街绿轴景观带“新城魅力”区,音乐喷泉广场设计占地3000平方米,有各式喷头576个。喷泉由水幕电影、水雾、激光秀、音乐喷泉4部分组成,...

大同鼓楼

鼓楼位于大同市城区永泰街上,又名“更鼓楼”。东西长17.7米。南北宽14.3米,占地面积253平方米。建于明代,清顺治、乾隆年间重修。是一座三层楼阁式建筑。高约20米,面阔进深各三间,三檐十字歇山顶,...

大同新荣古长城

新荣区境内有两条长城,是明代大同北部重要的两道防线。总长219华里,其中外长城长153华里,内长城长66华里,沿边筑烽台350多外,护边城堡10座,马市交易堡一座(四城堡),设口五个分别为:镇川口、得...

广灵平舒民俗博物馆

广灵平舒民俗博物馆展示明、清以及民国的木器、银器和石器。...

大同南郊焦山寺

焦山寺位于大同城西30公里处高山镇北十里河北岸的山坡上,因建于焦山上而得名。其始建年代不祥,但从寺内现存的石窟及其风格看,与云岗石窟晚期雕刻相似,现存寺院的主要建筑即建于嘉靖时期。焦山寺依山坡由下至上...

大同平城帝君庙

帝君庙位于大同市平城区帝君庙街4号,坐北朝南,东西宽36米,南北长40米,占地面积1440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现存大殿为明代遗构,中轴线有山门、大殿、藏书楼。山门两侧有钟、鼓楼,大殿两侧为东西配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