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云县历史文化名城

东方晴3年前 (2021-12-13)文化古迹293

  2009年12月,左云县城被确定为山西省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古县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北起北门街,南至东巷、西巷,西起榆树巷、西街、廖家巷,东至府街、东巷,面积约61.2公顷,其中核心保护区面积约36.7公顷,建设控制地带约24.5公顷。

  左云县古城历史文化街区始于明代永乐七年(1409年)。大同左卫徙治所于新筑卫城即现左云县城,并形成一定街区格局。清顺治六年(1649年)因姜壤兵变惨遭屠城,部分建筑被毁,但主要街区及标志性建筑仍保存原状。清雍正三年(1725年)左卫城更名为左云县,县城军事意义淡化而成为百姓聚集之所,县城主要街道两侧商铺林立,豪宅众多。 目前,左云县古县城历史文化街区县级保护单位有左卫城古城、生津桥。清代建筑留存众多,并有“德厚泉”、“德茂功”、“天义和”等4处清代作坊旧址,左云县邮政局旧址、贺龙经左云居住地、城关供销社旧址等多处近现代史迹。 左云县古县城历史文化街区保留了清代建城时的格局,城墙南、西、北正中辟门,以门为端点设南、北、东、西街为主要干道,每个街区又设十字街,形成四大街、八小巷、五十四条绵绵巷的格局。南街、北街及榆树巷、廖家巷、灵神巷保存大量清代民居,以二进四合院、三进四合院、前店后宅等布局为主,屋脊、影壁砖雕、屋内木雕格局以传统吉祥图案为题材,做工精细,体现了独有的地方特色。古县城街区大量保留了明清时期的民居建筑,长狭的院落,相对宽敞的天井和相对低矮的房屋构成左云因气候高寒而形成的地方特色,再现了左卫城600年前的历史风貌,并形成与左卫故城相同的人文风格与建筑特征,对于研究清代建市建置和布局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


相关文章

大同艾庄戏台

艾庄戏台,位于平城区小南头街道艾庄村内。始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为清代遗构。20世纪60年代曾对顶部、墙壁进行维修。平面呈正方形,占地面积100平方米。戏台坐西朝东,建在高1米、边长10米的台基上,面宽...

大同五龙壁

五龙壁位于大同市平城区大十字东街路南(现大同市第一人民医院门前),原位于大同县文庙正门前。坐南朝北,单面砖雕,长33.6米,高5.7米,厚1.22米,占地面积41平方米。建于清雍正二年(1724),壁...

浑源圆觉寺塔

塔身下直、上尖,呈圆锥形,第一层居塔座较高,以后各层,层层紧收,到第九层突然升高,作为同第一层上下对应。每层檐角皆悬挂风铃,共有风铃72个,风动铃响,夜深人静之时,铮铮响声,象一首交响乐曲。除第一层外...

大同昊天山

昊天山,为大同火山群一峰,位于县城北一公里处。北魏时山上建昊天寺,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是北方闻名的寺院之一,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现代佛学教材中,就有昊天寺的有关课程记载。民间曾流传着“...

浑源千佛岭

千佛岭位于浑源县城南30公里处,龙咀村西南,为恒山支脉,面积约14.2平方公里,四周层峦叠嶂,气势雄伟,素有“塞外小黄山”之称。据《山海经》记载,千佛岭一带古称“高氏山”,《水经注》中又称为“冀州之界...

大同平城龙王庙

龙王庙,现名云龙禅寺。位于平城区大十字街22号。坐北朝南,一进院布局。东西长36米,南北宽21米,占地面积756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为清代遗构,中轴线上有山门、正殿,两侧分别为观音殿和地藏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