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云县历史文化名城
2009年12月,左云县城被确定为山西省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古县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北起北门街,南至东巷、西巷,西起榆树巷、西街、廖家巷,东至府街、东巷,面积约61.2公顷,其中核心保护区面积约36.7公顷,建设控制地带约24.5公顷。
左云县古城历史文化街区始于明代永乐七年(1409年)。大同左卫徙治所于新筑卫城即现左云县城,并形成一定街区格局。清顺治六年(1649年)因姜壤兵变惨遭屠城,部分建筑被毁,但主要街区及标志性建筑仍保存原状。清雍正三年(1725年)左卫城更名为左云县,县城军事意义淡化而成为百姓聚集之所,县城主要街道两侧商铺林立,豪宅众多。 目前,左云县古县城历史文化街区县级保护单位有左卫城古城、生津桥。清代建筑留存众多,并有“德厚泉”、“德茂功”、“天义和”等4处清代作坊旧址,左云县邮政局旧址、贺龙经左云居住地、城关供销社旧址等多处近现代史迹。 左云县古县城历史文化街区保留了清代建城时的格局,城墙南、西、北正中辟门,以门为端点设南、北、东、西街为主要干道,每个街区又设十字街,形成四大街、八小巷、五十四条绵绵巷的格局。南街、北街及榆树巷、廖家巷、灵神巷保存大量清代民居,以二进四合院、三进四合院、前店后宅等布局为主,屋脊、影壁砖雕、屋内木雕格局以传统吉祥图案为题材,做工精细,体现了独有的地方特色。古县城街区大量保留了明清时期的民居建筑,长狭的院落,相对宽敞的天井和相对低矮的房屋构成左云因气候高寒而形成的地方特色,再现了左卫城600年前的历史风貌,并形成与左卫故城相同的人文风格与建筑特征,对于研究清代建市建置和布局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