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魁星楼

东方晴4年前 (2021-12-14)文化古迹261

魁星楼位于大同武定街大墙后街街口中心,为大同县文庙的魁星楼。明初,代王朱珪就藩,建立藩府,将府学、县学迁至云中驿,府学、县学共奉文庙。嘉靖十二年(1533)毁于兵火,十四年重建。万历三年(1575)巡道冯子履在西北隅另建县学。万历三十八年(1610)十月,知县陈不伐在县文庙东南、武定街与大墙后街交汇口处兴建魁星楼,并由陈不伐撰写《建县学魁星楼碑记》。碑记清楚地说明了兴建魁星楼的目的、意义,希冀贤才辈出,广开云路,既要兴学育贤,又要魁楼以“邀灵通气”,方能贤士从登,科甲蝉联,教化日新,多出人才,早出人才。魁星,北斗七星中成斗形的四颗星。又说,魁星在西方白虎七宿为头一宿,共16颗星,因布局结构“屈屈相勾,似文字之画”,故被人附会为主文运之星。我国神话中所说的主宰文章兴衰的神,因而旧时各地都要建魁星楼或魁星阁。大同县文庙魁星楼因无图照,又无文字说明,知县陈不伐撰写的《建县学魁楼碑记》中,也未提到此楼的样式尺度,楼从1610年建成,清顺治《云中郡志》亦載:“大同县学万历三年巡道冯子履购西北地别建。嗣后,知县解经邦建太乙阁。三十四年、孙体元凿泮、建魁楼”。

魁星楼毁于何时,至今仍是个谜。据《大同古城与民居》一书考证,认为,很可能毁于“戊子之变”后,己丑屠城中,此魁星楼的寿命仅39岁。2016年《大同日报》曾刊登过一篇文章称,魁星楼与太平耧同样毁于民国23年大同镇守张汉杰之手。对此二说,我从方志中查找线索。

清乾隆《大同府志》载:“魁星楼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知县陈不伐重修,有记,碑存。国朝乾隆三十六年(1771)知县虔礼宝、教谕郎克谦重修”。再查清道光《大同县志》“县学”中,也载有“魁星楼,明万历三十八年知县陈不伐创建。国朝乾隆三十六年(1771),知县虔礼宝重修”。这就清楚地证明了此楼在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还存在,并进行过维修。其时该楼已有161年的寿龄。再看清道光《大同县志》“街坊”中,有和阳坊、清远坊、永泰坊、武定坊。钟楼、鼓楼、太平楼、凌云阁等96处,唯独没有魁星楼。再看,1909法国汉学家沙畹来同所拍的照片中有四牌楼、钟楼、鼓楼、太平楼、连县楼、朱衣阁等楼阁都应有尽有,却见不到魁星楼。道光《大同县志》,成书于道光十年(1830)。可见此楼远在清道光年间已不存。以致道光《大同县志》中,都未提及,可见前面二说都失当。此楼应毁于清乾隆三十六年后至道光十年间,即1771——1830年59年间。很可能在嘉庆年间,而期间大同正是康乾盛世之后,又无毁灭性的战争破坏,很可能是毁于香烛引发的火灾之中。

2012年,起动修复魁星楼,新修复的魁星楼为明三暗二盔项楼阁式建筑,底层十字穿心通街,平面呈正八边形,通高33.26米。魁星楼的修复使古城空间环境更具特色,更加风姿绰约,成为大同武定街心的新景观。真是:画栋荧徨以日照,光连太乙之宫;丹楹歙赩以云烻,辉映文昌之府。


相关文章

大同平城帝君庙

帝君庙位于大同市平城区帝君庙街4号,坐北朝南,东西宽36米,南北长40米,占地面积1440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现存大殿为明代遗构,中轴线有山门、大殿、藏书楼。山门两侧有钟、鼓楼,大殿两侧为东西配殿,...

大同煤矿“万人坑”遗址纪念馆

大同煤矿“万人坑”遗址纪念馆以其真实性、深刻性成为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铁证,是具有强大感染力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

广灵千福山

千福山,位于广灵县城西北,属九华山一峰。登峰眺望,广灵盆地山川尽收眼底,心旷神怡。千福山四周均有开阔地相围,俗称“洼”,东为鞍山洼,西为王后洼,北为珍珠洼,南为前怀洼。加上九华山峰与峰之间山坳,面积在...

灵丘太白巍山

太白巍山——邑中屋脊。位于灵丘县城南10公里,主峰海拔2234.6米,周长65.5公里,由中生代火山岩构成,东西走向,为灵丘群峰之首。山势巍峨,层峦叠嶂,危峰插天,西侧山颠形貌酷似一尊仰卧安详的“睡美...

大同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煤炭博物馆

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煤炭博物馆以“煤矿、地质、资源、人类、和谐”为展示主线,设有煤的形成、煤的开采、煤的利用、煤的文化和百年同煤5大展区。...

大同文瀛湖风景区

文瀛湖风景区位于御东新区,占地686万平方米,其中,水面面积393万平方米,绿化面积244万平方米,硬化面积是49万平方米,于2010年5月9曰开工,2012年底主体工程完工。该景区委托世界著名的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