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火山群
大同火山群是我国第四纪火山群之一,1929年由我国著名学者德日进和杨钟键发现,是华北平原著名的死火山群,被誉为“东亚大陆稀有的自然遗产”,集地质遗迹的典型性、稀有性、系统性、综合性为一体,有地学研究和教育基地、地质遗迹天然博物馆等称谓。目前已知的有30多座,主要分布于大同市区、大同县和阳高县境内,可以划分为东、西、南、北四个区。
东区指瓜园、神泉寺一带,有肖家窑头、鹅毛疙瘩等6座火山。盾状的肖家窑头火山由火山弹、火山砾、火山灰组成,局部覆盖熔岩流;穹窿状的鹅毛疙瘩火山由玄武岩组成,无火山口。
南区在桑干河与六棱山之间,包括大峪口、西窑等5座火山,是因玄武岩流沿断裂喷出,依山而呈半圆形。
西区是大同火山群中最为集中和复杂的一区,黑山、马蹄山、阁老山等15座属之。黑山规模最大,呈扁平穹窿状;狼窝山范围最广,火山口直径500米,西北有缺口;马蹄山和阁老山等由火山碎屑物组成,为平顶圆锥形,亦有缺口,状似马蹄。
北区以大同市北的孤山为代表,包括其西南的6座小火山。孤山形似面包,海拔1182米,兀立于御河谷中。大同火山群处于侵蚀初期,下伏三趾马红土或离石黄土,上覆马兰黄土,为上新世末、晚更新世马兰黄土堆积开始时的产物。其形成以北区最早,东区、南区次之,西区最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