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潞安府城隍庙(元至清)

东方晴4年前 (2021-12-14)文化古迹274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大北街庙道巷。坐北向南,一进三院,前有神道,南北向中轴线长408米,由南往北依次有六龙壁、宏门、木牌楼、石牌楼、山门、重楼(玄鉴楼)、戏楼、献亭、中大殿、寝宫及各院东西配殿、廊房等建筑。占地面积12229平方米,建筑面积5175.03平方米。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创建,明弘治五年(1492年)、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重修。现存的城隍庙中大殿和角殿为元代建筑,寝宫、戏楼、玄鉴楼等为明代建筑,廊庑、耳殿为清代建筑。城隍庙是为祭祀城隍神而营建的,每年农历四月十五,为传统庙会日,主要祭祀城隍神,城隍是古代传说中守护城池之神。寝宫建筑面积181.7平方米,开间明三暗五,是城隍神与夫人休息之所。现存为明代原构,后殿正脊上黑釉行龙亦为明代原物,潜伏爪牙,蜿蜒欲动,国内少见。中大殿为元代原构,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建,面阔五间,进深六椽,殿内采用减柱法,仅用内柱四根。梁架简略,用材硕大。前檐斗拱六铺作重拱计心造。檐柱、内柱为石制抹棱小八角方柱。整座建筑元代风格十分浓厚。潞安府城隍庙,是反映道教和民间信仰的一座宗教建筑,规模宏敞,构造壮丽,山门、耳殿、玄鉴楼、戏楼、献亭、中大殿、寝官、配殿、廊房等,无不俱备,反映了元代时期我国古建筑构架与布局的特点及上党地区的地方风格与手法;各殿屋顶上皆以五彩琉璃装饰、釉色斑斓,光映霞表,艺术价值极高。整座庙院中元、明、清三代建筑共存,是全国现存府城隍庙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

坐落在长治市长兴东路。规模宏大,布局奇特,是国内现存府级城隍庙中较完好的一座。碑文记载,该庙始建于元朝初期,距今已有近800年的历史,明清两代曾多次扩建重修,成为一座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完整的古代建筑群。

庙内全部殿宇沿中轴线布局,轴线分明,纵横对称。中轴线上,从九龙壁(琉璃影壁)始,列有吊桥、街门楼、牌坊、山门、戏楼、献亭、中殿、大殿、寝宫。两侧配以耳殿、廊庑等,共有三院。整个布局,疏密有致,气势雄伟。各殿飞檐凌空,斗拱交错,殿顶琉璃,富丽堂皇,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艺术创造力。

庙中前院宽大,现改建为花园。中院有古槐二株,枝叶繁茂,形状如龙;化石树一株,高达30余米;东西两厢,现为博物展厅,一年四季不断有名家书画展出;献亭两只大铜香炉,花纹斑斓,铸造精美,为世罕见;中院大殿,高大宽敞,四壁绘图清秀生动;殿中新塑的炎帝坐像,形象逼真,高大宏伟。

庙的后院,是城隍爷的宫殿。正殿塑有彩色城隍像,还有城隍奶奶以及城隍爷的附属塑像。塑像高大,布局合理,是国内现存府县两级城隍庙内所没有的。


相关文章

长治发鸠山

在距离长子县城西25千米处,海拔1646.8米。山势矗立,蜿蜒南北,雄伟壮观。山头雾罩云腾,翠奔绿涌,颇有仙境气势。古代神话《精卫填海》中说,炎帝的小女儿女娃游东海溺死后,为了报仇,便化做精卫鸟,“常...

长子羊头山

羊头山位于长子县南部的色头镇与高平市、长治市上党区三县(市、区)交界处,距县城21公里。远望峰如羊头,塔形羊角,故名羊头山。站在山巅极目四望,羊头山美景尺收眼底,想躲也躲不开的是满眼的松树,有的如饱经...

长治郭村大云院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沁县城西13千米的郭村镇郭村村中。四周民舍毗邻,林木掩映。据碑碣与沁州志记载,始建于北魏太和年间(477—499年),北宋重建寺院,金大定十二年(1180年)重修时买到空名院额...

长治丈八寺塔

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长治县城南15千米的荫城镇桑梓村中,因塔建在丈八寺内,故名之。丈八寺是一座建筑年代久远的佛教寺院。相传唐代以前寺院已初具规模。唐代中期寺内增建佛塔一座。寺院背依青山,面临荫城...

长治虹梯关铭

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平顺县城东24千米碑滩村中,碑高 2.72米,宽2.25米,厚0.30米。碑文系明嘉靖兵科给事中夏言手书,每字6寸见方,笔力遒 劲。是研究明代陈卿起义和书法、石刻的重要资料。...

长治羊肠坂

上党地区的羊肠坂有二,此羊肠坂位于壶关县城东南53千米太行大峡谷腹地,海拔1100米。是古代中原通往上党的交通要道,因道路狭窄、盘亘似羊肠而得名。三国时曹操率兵攻打盘踞于壶关的高干时,途经此地,曾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