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南涅水洪教院

东方晴4年前 (2021-12-16)文化古迹282

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沁县城北30千米的南涅水乡南涅水村北隅。四周田园广阔,土岭突兀,涅水河环绕寺院而过,景色宜人。 

据乾隆三十六年(1771)《沁州志》载,南涅水古为蔡皋狼之地,汉置涅水县,晋称涅县,后周改阳城县,北魏设乡郡,隋称甲水,唐入潞州,宋隶威胜军,金元明清归沁州铜鞮管辖。南涅水曾为县邑治所,历史悠久,文化昌盛。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7年),随着佛教传入我国,南涅水已建起了佛教寺院。初名“弘教寺”,取弘扬佛法,教化众生之意。到了南北朝时期,佛教兴盛,寺院规模日趋扩大,佛教僧侣骤增,信佛居士遍布城乡。这一时期兴起了凿造石刻、石窟寺的高潮,著名的“沁县南涅水石刻”就是在北魏永平元年(508)由佛教僧侣和信士捐资捐刻的,一直延续到北宋天圣九年(1031)。后寺院建筑毁于兵火。石刻、石像则埋于地下保存。金代重建寺院。金大定九年(1169)敕于“洪教三院”,木制牌匾今仍悬挂在大雄宝殿之前,元至元八年(1271)重修,明天顺年间(1457——1464)重修,清康熙三年(1664)亦重修。清民时期及建国后也曾多次修葺。 

该院坐北向南,现存三进院落,占地面积1522平方米,中轴线上由山门、前殿、戏台、大雄殿组成,左右配以韦驮殿、观音堂、厢房、耳殿等。前殿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四架椽屋,悬山顶。戏台广深三间,悬山式屋顶形制,前后檐下隔扇装修,经清式多次修葺,已成为清式建筑风格。大雄宝殿重建于金元之际,高台筑殿,三间面阔,六椽栿前后贯通,单檐悬山顶。前檐台明宽阔,垂带、踏跺规整,明间辟门,次间开窗,柱头斗拱五铺作单抄单下昂,昂呈琴面式,耍头做昂型。殿内四根金柱粗壮挺拔,柱头卷刹明显,抬梁式构架。屋顶举折平缓,筒板布瓦满覆,脊兽、脊刹虽为后换之物,但仍具有鲜明的金元建筑特征。大殿右次间下肩墙处镶嵌着元至元八年(1271年)五月重修寺院的石碣一块,红砂岩刻制,文字清晰。殿内保存着数尊北魏石刻神像及历代重修碑刻,极为珍贵。 

在洪教院西北200米处,保存着一座观音阁,俗称水阁凉亭。一池清泉昼夜萦廽,清澈见底。池内游鱼嬉戏,历历可数。泉水冬暖夏凉,饮用甘甜。水池占地面积百余平方米,正方形池墁由50根望柱、栏杆圈就,中间镶嵌着栏板,精雕细刻,图案精美。砖、石、木结构的观音阁,坐落在深插水中的12根石柱之上,每面四柱三门,隔扇花菱,玲珑剔透。斗拱支檐,木方额穿插,飞檐凌空,古朴典雅。屋顶单檐歇山顶,筒瓦覆盖,脊兽皆备,给人一曲线柔和的飘逸美感。观音水阁内保存着:观音、文殊、普贤三大士和十八罗汉的彩塑,个个形象生动,造型各异。梁架及其他构件上“观音救八难”、“太子游四门”等壁画,色彩庄重,勾勒传神。古色古香的建筑形制与优美独特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使洪教院这处佛教古刹频添了几分姿色。


相关文章

黎城四方山景区

四方山景区位于黎城县北部黄崖洞镇境内,距县城45公里,面积77平方公里。因景区内有两座四四方方的山头,酷似“轿顶”,又称轿顶山。主峰海拔1400米。伫立峰顶,只见板山飞龙在天,砘山巍然屹立,清漳蜿蜒流...

长治灵空山自然保护区

灵空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沁源县五龙川乡的北山村,1993年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总面积1334万平方米,其中核心区面积595万余平方米。境内山势险峻,沟谷交错,森林茂密,整个地形东、北、西三面高,南面低,呈...

长治八路军总部故县旧址

八路军总部故县旧址位于长治市郊区北30公里的黄碾镇故县村南二仙庙内,该庙坐北朝南,分上、下两进院落。现存殿宇40余间,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2004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

黎城金鸡寨景区

金鸡寨景区位于黎城县西北部西井镇境内,距县城32公里,面积为70平方公里,是太行红山的核心景区之一。景区集“奇、雄、险、秀”于一身,有三十亿年前形成的地质奇观——彩石峡谷,有深山沐浴养生的性空山,有雄...

长治景点

黄崖山位于黎城县北45千米的东崖底镇上赤峪村西黄崖山,山崖伟岸、峭拔、雄奇、险峻而闻名远近。主峰黄崖山海拔2008.5米,景区面积10余平方米千米,平均海拔1600余米。因黄崖峭壁中有一可容百人的天然...

沁县决死一纵队(仁胜村)总部纪念馆

决死一纵队(仁胜村)总部纪念馆山西决死一纵队仁胜总部旧址,始建于明朝初年,为明清建筑风格,均为砖石土木结构,现存大厅三间、献殿三间、东西厢房十二间、乐楼四间,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筹集资金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