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北社九天圣母庙

东方晴4年前 (2021-12-16)文化古迹234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平顺县城西10千米处的北社乡东河村西的土丘上。四面村落星布,绿树成林。庙堂巍峨,古朴壮观。

    据庙内之元统二年(1334年)重修碑记载,该庙创建于隋代,唐代以来延续不毁。北宋初重建圣母殿。北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重修圣母殿碑记载:“命良工再修北殿(圣母殿),创建舞楼。”明崇祯五年(1632)进行了建庙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维修。清代乃至民国年间亦曾多次修缮。 

    庙坐北向南,共为一进院。南北较短,东西较宽。前有山门戏楼,中为献亭,北为圣母殿。两侧配以耳殿。东西院现存李靖王殿、三曹官殿、阎君殿、十帅殿、关公殿、子孙殿及梳妆楼等建筑。殿宇错落有致,屋顶形制各异。庙南北西三面悬崖劈立,沟壑纵横。东西与场院相连。山门戏楼之前为一条形平台,台下为青石拱券的三孔石窑,南向排列。六十七级青石踏跺呈四十五度斜面垒砌而上,直达山门。山门门洞为青砖拱券而成,前出抱厦形悬檐,简板瓦装修。既是装饰构件,又有遮雨避风之功效。山门门道从倒座戏楼底层明间开通,底层两次间为封闭式隔间。戏楼面阔三间,进深四架橡,单檐歇山顶。圆柱方额,斗拱华丽。虽始建于北宋建中靖国年间,但经明清多次重修,现存木构建筑已改变了宋式形制,属于晚期的遗物。戏楼两侧配置串楼各两间,翼角起翅,飞檐凌空。檐下垂莲吊挂,雀替、勾栏做工精细,雕刻彩绘独具匠心。献亭位居圣母殿与舞楼之间。高台筑亭,四周青石垒砌,东西南三面出台明、设踏跺。亭面阔三间,进深五间,庑殿项建筑。亭内彻上露明,梁架装修等全部构件均为裸露。石柱圈梁,为原始材料砍制后而使用,尚保留元代建筑风格。亭项灰脊灰兽,筒板瓦装修。这种庑殿顶的建筑在寺庙建筑中尚属少见。圣母殿居于献亭之后,高台筑殿,广深三间,平面近方形,单檐歇山顶。柱础覆盆式,莲瓣雕刻较大,檐柱侧角升起较为明显,梁架斗拱用材硕大,批竹式其昂承托梁架负荷,五抹头麻叶形隔扇,破直棱窗装修,显得十分古朴雄浑,殿顶满覆琉璃脊兽,筒板布瓦琉璃剪边,举折平缓,出檐深远,四翼而飞。虽经元明清历代重修,仍不失宋代建筑风格。东院梳妆楼,坐东向西,广深小三间,二层四檐支出平座,木制栏杆围拦,四面隔扇门窗装修,明间辟门,次间破直棱窗,雕梁画栋,玲现剔透。重檐歇山式层项,华丽挺拔,引人注目,是明代楼阁式建筑。其余殿宇多为三间面宽,悬山式形制,属元明清时期的遗物。 

    庙内现存宋、元、明、隋及民国闰间重修碑36通,碑文内容大都记载了创修,增建及重修庙堂的历史沿革和主要事宜。寺庙珍贵之处在于:一是宋、元、明、清四朝建筑集于一庙,国内现存的古代建筑中,为数不多,实属珍贵。二是北宋建中靖国之年(1101)重修碑中记载:在宋代重修圣母殿的同时,就创建了舞楼。这说明在宋代戏剧艺术和舞蹈艺术就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并且与宗教文化的发展结合在一起,互为依存,共同发展。最早记载戏剧舞台的碑记,在我省及国内也是极为少见。目前所知除沁县城内关帝庙宋代建起戏台的记载外,就数平顺九天圣母庙的碑载为早了。三是献亭作庑殿顶形制的也尚属少见,这是超规格的设计与建造。九天圣母庙,具有极为重要的保护与研究价值。 


相关文章

长治板山

太行天险板山壑(俗称板山),位于距武乡县城东百里之遥的东山之巅,主脉南北走向,海拔2000余米,与黎城县交界。它那千山万壑、群山起伏、巍峨挺立、气势磅礴的壮丽景色,真可与国内外一些名山大川媲美!&nb...

长治羊肠坂

上党地区的羊肠坂有二,此羊肠坂位于壶关县城东南53千米太行大峡谷腹地,海拔1100米。是古代中原通往上党的交通要道,因道路狭窄、盘亘似羊肠而得名。三国时曹操率兵攻打盘踞于壶关的高干时,途经此地,曾赋诗...

长治郭村大云院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沁县城西13千米的郭村镇郭村村中。四周民舍毗邻,林木掩映。据碑碣与沁州志记载,始建于北魏太和年间(477—499年),北宋重建寺院,金大定十二年(1180年)重修时买到空名院额...

黎城黄崖洞景区

黄崖洞景区位于黎城县黄崖洞镇境内,面积14平方公里,海拔1800米,全年最高气温24℃左右,因一翼南向的黄崖石壁中有一天石洞而得名,是一处集自然风光与革命史迹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这里由左权将军亲自选址...

长治王曲天台庵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平顺县东北二十五千米王曲村。庵院规模不大,居村边坛形孤山上,庵内其他建筑不存,独留三间见方小殿一座,坐北向南,建于1米高石台基上,面阔7.15米,进深7.12米,结构简朴,举折...

长治仙堂山风景区

仙堂山因建于半山腰的仙堂寺而得名。该山原名“九龙山”,主峰海拔1700米,方圆20余平方公里。仙堂寺古朴庄重,雄伟壮观,镶嵌在半山腰上,寺内现存药师佛、迦蓝佛、燃灯佛、释迦牟尼佛、弥勒佛等彩色塑像,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