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南涅水石刻

东方晴4年前 (2021-12-16)文化古迹253

南涅水石刻位于沁县城南1千米处的二郎山上,又各二郎山石刻馆。1985年建馆,1989年10月1日开放。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亲题否的馆名,镌刻在二郎山的崖壁上。馆占地面积3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陈列面积3000平方米,为明清建筑。坐北朝南,分三座落,为“群佛宫”、“铜革是碑林”、“万象馆”,共有殿堂250间,馆内有碑林殿、佛塔殿、石刻殿等。   馆藏文物以南涅水石刻造像为主,除陈列沁县历代精美的石雕佛像、头像400余件和历代名人字画100余件、碑铭101块外,主要收藏有1959年沁县城北30千米处的南涅水村出土的石刻造像2139件。据碑文记载,这批石刻造像出自北魏永平元年(508)到北宋天圣九年(1031)间,积累了北魏、东魏、北齐、隋、唐、宋的民间石刻艺术作品,国内颇为罕见。石刻题材以丰富多彩的佛教活动为主,融中国民间习俗与西域佛教为一体,分为文字造像矿物质、个体造像、雕刻石像和塔形造像四大类,雕像近万尊。部分塔形造像由389城(节)刻像石叠驿成塔形,共53幢。石塔所用石块均为四面开龛造像的方形石块。石塔用石多者9块,少者5块。每块石的四周均雕佛龛、佛像和花卉图案。据已发现的塔型造像石块计算,可叠驿成200余座石塔。馆内有个体造馆1161尊(件),大的高2.45米,小的高尺许,千姿百态,是中国石雕艺术的珍品。还有文字造像碑50余通。除20通造像碑外,余皆为文字碑。其中馆藏《陶的珍刻》,为东晋陶渊明的手迹。清乾隆六年(1741),沁州人张孝捏任监察御史巡视江南,欣得陶渊明于东晋义熙十二年(416)给“云龙上人”之手书,其于武周圣历二年(699)为武则天所得,武亲自题跋于后。其他名人如沈约、狄仁杰等阅后也予题字。再后又有常熟人加盖“虞山老樵”印章,其受知者重视由此可见一斑。这9块石刻,各高35厘米,宽110厘米,大小均等。前7块,全为陶书,存诗12首,计810字。武则天题词共82字,还加盖她“凤阁之宝”、“凤阁审定真迹”印章。石刻原藏沁县城南梅沟村,历来为张氏传家之宝。七七事变后,张氏子孙将其隐埋地下。民国28年(1939)日军占据沁县后,先后3次派兵到梅沟残酷追索,未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张氏子孙将其全部献给国家,至今保存完好。 馆藏康熙皇帝书法石刻也是沁县一宝。康熙四十二年(1703)前后,康熙皇帝把自己临摹宋米芾的《千字文》、诗、连同他本人的墨宝, 赐予当时保和殿大学士兼刑部尚书吴王典,吴亲自选购汉白玉,访名工将其镌刻珍藏。吴王典去世后,其子吴时谦开县城吴氏祠堂后建“宸翰楼”一座,将石刻全嵌于楼内墙壁上。石刻共48块,每块高35厘米,宽100厘米,大小均等。石刻共保存康熙皇帝字迹1246个,还盖有“康熙宸翰”、“敕几清宴”、“龙天主人”、“稽古右文之章”等五方印章。此外,馆内还藏有少量刻像石、历代文人骚客讴歌“笔峰山”的诗词等。


相关文章

长治紫云山崇庆寺

    崇庆寺位于城东南今色头镇北的紫云山。传说“紫云山”是当年潞州别驾李隆基命名,到“开元盛世”,他又采笔御书“紫岫晴云”。每年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这天,苦登高远眺,可见此地山峦紫...

壶关常平温泉小镇

常平温泉小镇位于壶关县常平村,占地面积1000余亩,2015年7月动工,2017年底主体工程完工。包括美食街、山西窑洞文化体验区、综合性的儿童娱乐园、工业文化体验园区。其中美食街包括分山西饮食文化区、...

黎城广志山景区

广志山景区位于黎城县上遥镇境内,又名中阳山,面积70平方公里,海拔1808米,系太行山主峰之一。晴天丽日,在此登高望远,百里之内,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广志山历史文化悠久,西伯戡黎文王、武王到过此山...

长治看寺正觉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长治县城西北10千米的司马乡看寺村中,东拱太行山,西临漳河水,古柏参天,殿宇巍峨,犹如山水画幅。寺创建于唐大和年间,宋明两朝都有修葺。现存建筑以后殿历史最古。俗称“大寺”,寺名...

长治华山

华山位于漳源、牛寺2乡镇交界处。主峰1305米,因孤峰削立,攀登畏滑,名曰滑山,后又讹音花山,花与华似,今称华山。山顶有寨,寨中有庙,枸筑奇巧。山下有泉,味甘夺人,号神泉。以“华山叠翠”居沁州八景之首...

黎城杨岐山景区

杨岐山景区(“五家七宗”之一杨岐宗派发祥地):位于黎城县北部黄崖洞镇境内,距县城50公里,面积40平方公里,最高海拔1565米。景区紧临阳涉铁路和涉左公路,交通便利,与黄崖洞、麻田八路军总部、涉县娲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