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子羊头山

东方晴4年前 (2021-12-17)景区景点338

羊头山位于长子县南部的色头镇与高平市、长治市上党区三县(市、区)交界处,距县城21公里。远望峰如羊头,塔形羊角,故名羊头山。站在山巅极目四望,羊头山美景尺收眼底,想躲也躲不开的是满眼的松树,有的如饱经风霜的老人,古枝苍干、褐皮斑斑,有的如害羞妩媚的少女华盖婆娑,俏丽万般。主峰二塔南面不远处,是羊头山入负胜名的石刻造像塔。这种形制的石塔在我国极为罕见。整座石刻造像塔由三块巨石叠成,造型别致奇特,构思妙合天趣,下为卧羊,中为佛龛,上为瓦陇式屋顶,龛内置一佛二菩萨,刀工粗犷,形象冼炼,意态古拙,属北魏风格。

羊头山之所以是一座古老神奇山。不仅仅因为山上丰富的佛教造成像石窟遗存,更由于它是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曾经耕作生息过的圣地。相传炎帝神农氏当年就是在这里得嘉谷,教民稼民稼穑开创了彪炳史册的农耕文明,因此,山上有许多和炎帝有关的遗迹和传说。按照史书记载,这里曾经建有一座规模宏大的神农庙,因年代久地年的鼎盛繁华,早已随历史的年轮远去。但残缺的木架却依然清晰可辨,似要为我们留一点凭吊时的寄托。

由此向西北,山势很高,但地势平坦,没有山峰,是高山上的一块平地,这就是神农城的遗址。据说,神农得嘉谷于此,始数耕种,名为“井子坪”又称“五谷畦”。当地百姓则管它叫“尖草坪”。因为是两块相连,还有叫它“东放马场”和“西放马场”的。我们下了沟再往上走到了井子坪下的“神农泉”。这是相距约二十米的两处泉水。当地百姓称为“黑龙潭”和“白龙潭”。对此,古籍多有记载,晋陈巩的《上党记》载:“神农庙五十步,有石泉二所,一清一白,味甘美,呼为神农井。《风土记》云:“神农城在羊头山,其下有神农泉。”现在我们看到的神农泉依然清辙见底,用砖石围砌,上面用水泥抹过了井口,据说,这里还是历代乡人在旱里求神祈雨的地方。

总之,炎帝神农氏在此开创的农耕文明与北魏至唐盛极一时的佛教石窟造像艺术,是这里双峰并峙的两座文化高峰。沿途一路走来,文明的碎片如点一繁星闪耀在羊头山的每一寸土地上。可谓俯拾皆珍举且皆文。


相关文章

平顺太行井底

太行井底 位于平顺县城东南部,距县城37公里,四周悬崖陡壁,绝壁林立,形似井底,山涧泉水四季长流,奇峰怪石,溶洞钟乳遍布,一年四季云雾缭绕,胜似仙境。 挂壁公路长1500米,39个“窗口”,远看如大气...

长治发鸠山

在距离长子县城西25千米处,海拔1646.8米。山势矗立,蜿蜒南北,雄伟壮观。山头雾罩云腾,翠奔绿涌,颇有仙境气势。古代神话《精卫填海》中说,炎帝的小女儿女娃游东海溺死后,为了报仇,便化做精卫鸟,“常...

长治卢医山

在潞城市南2千米处。方圆25平方千米,海拔1310米,山峦叠蟑,松柏葱茏,绿草如茵,仙蝶翩翩,名冠八景。相传战国时,齐国卢村秦越人,在赵为医,皆名扁鹊。他在为晋国赵简子医病途中曾游于此。他视病能窥肺腑...

长治长子法兴寺塑像

长子法兴寺塑像位于长子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法兴寺园觉殿内,18尊佛像多为宋代泥塑。殿中石砌一“凹”字佛台,一尊释迦佛像高约3米,端坐方形莲台上。 左有为文殊、普贤菩萨列座。台前分站两掀护法金钢。南海...

长治响堂山古建筑群

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响堂山即仙堂山,聚雄隐秀,雍容大度,位于襄垣县城东北25千米处,因建于山腰的仙堂寺得名。该山原名“九龙山”,海拔1700余米。重峰叠峦,迥绕起伏,如九龙汇集;危崖千仞,高耸入云...

长治实会大云院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平顺县城西北23千米实会村北龙耳山中,创建于五代后晋天福三年(公元938年)。初名仙岩院,天福五年建大佛殿,后周显德元年(954年)建寺外七宝塔,至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