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休城隍庙

东方晴4年前 (2021-12-22)文化古迹358

城隍庙位于介休市城内东大街,据庙碑记载:“创始洪武中(1368—1398年)”。明弘治八年(1498年)修复,后于明嘉靖四十五年(1556年)至隆庆四年(1570年)进行了较大规模的维修,清雍正二年(1742年)、嘉庆十九年(1814年)也有过修葺。占地面积3415平方米,坐北朝南。中轴线由南向北依次为影壁、山门、仪门、戏台、献殿、正殿、后寝殿,两侧为钟楼、鼓楼、东西配殿及东西垛殿。现存正殿为明代遗构,其余为清代和近年复原建筑。

整座庙宇建筑高大宏伟,造型奇特。庙内现存大明弘治八年(1495年)、隆庆六年(1572年)及大清雍正二年(1724年)、嘉庆十九年(1814年)等重修碑10通。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中国成立以后,介休城隍庙由介休粮站占用,庙门前山门影壁、琉璃狮子全被拆除。

20世纪60年代介休晋剧团占驻。

2011年,介休历史文化名城复兴工程中,城隍庙及其东之龙泉观维修工程6000余平方米,工程概算投资达1300余万元。除抢救性维修城隍庙戏台、正殿、东西垛殿、东西配殿及钟鼓楼外,还新建复原庙前山门、影壁和庙内献殿、后寝殿、月门等。

2013年5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至2014年底,城隍庙内文物本体建筑得到了保护性的抢救维修,城隍庙外也新建了一个规模宏大的休闲广场,此广场为下沉广场,总用地约6公顷,主要用于承办大型文化演艺活动。


相关文章

平遥城隍庙

平遥城隍庙位于平遥古城内城隍庙街路北,坐北向南,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重修。清同治时续修。现存规模完整,前后三进院落,中轴线上建有牌楼、山门、戏楼、献殿、正殿、寝宫,东西配殿由六曹府、土地祠等组成...

太谷古城

太谷古城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最早建于北周武帝建德六年(577),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太谷春秋时属晋,周襄王时,晋侯以阳地赐大夫处父为食邑,始有阳邑。西汉时置阳邑县。隋开皇十八年(598),更名...

昔阳井沟村

被称为 “ 大寨第二村 ” 的三都乡井沟村,是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省级生态文明村、全国绿色小康村、全国“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示范村。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属中低土石山区地貌,境内林木茂盛,灌木丛生,...

祁县王贤村

王贤村,属丘陵地带,背靠麓台山之余脉,面对祁县广阔平川。是典型的平川与丘陵起伏接壤地带。王贤村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据考证,早在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先人在此生息繁衍。处于仰韶文化的梁村遗址核心区...

平遥北常普音寺

北常普音寺位于平遥县段村镇北常村东。据清光绪《平遥县志》载,建于唐代。明天启年间(1621—1627)重修,清代补葺。坐北向南,前后两进院落,中轴线上建有山门(俗称市楼)、天王殿(不存)、正殿,两侧建...

太谷三多堂

太谷三多堂亦称曹家大院,是明清晋商巨富曹家的一个堂名。三多指多福、多寿、多子。三多堂始建于明末清初,占地10600平方米,由内宅、外宅两部分组成,内含15个小院,3个倒座楼,3个堂厅,3个主楼,共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