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猗临晋县衙

东方晴4年前 (2021-12-24)文化古迹296

临猗县临晋县衙旅游景点是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元代县衙等为依托,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开发建设的一处极具文化特色的人文旅游景区。临晋县衙位于山西省临猗县城西南临晋镇唐柏街(又称政府路)北侧。临晋镇,古称“桑泉”,位于临猗县城区西部,约20公里,交通便利。北倚峨嵋台垣,南 中条群峰,东连碧野莽莽,西望黄水滔滔,极山川之形胜,物华天宝;钟云水之毓秀,人杰地灵。是临猗县西半县交通运输、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和商业贸易的中心和枢纽。临晋县衙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6000平方米。据清乾隆版《蒲州府志》载,始建于元大德年间(1297~1307),明洪武、弘治、嘉靖、隆庆、万历及清康熙年间均有重修。据民国版《临晋县志》载,清光绪五年(1879)、二十一年(1895)、民国元年(1912)至九年(1920)历任知事曾予重修。县衙内现存建筑有大堂、二堂、三堂(上房)及监犯分驻所(20世纪50年代更为看守所)。大堂为元代遗构,其余均为民国时期所建,是国内现存地方县署中时代最早的县衙之一。2001年6月25日,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单位。

临晋镇古城墙
临晋县衙三堂(上房)北45米处残存古临晋镇北城墙一段,长280米,宽8.5米,高8米,现存为夯土墙,外包砖已不存,时代不详。墙外侧为护城河(又称九龙渠)。

文庙
据县志载,文庙建于宋代,元、明、清三代均有重修。坐北朝南,庙内现仅存大成殿,砖砌台基,高0.4米,前设月台,台前中部设双龙石雕御路,台周设石望柱、栏板,上雕人物、花卉等。殿身面宽五间,进深六椽,单眼歇山顶,七檩前后廊式构架,柱头斗拱三踩单昂,平身科五攒,明间出45°斜拱,鼓形柱础。现存建筑为清代遗构。2006年1月,运城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临晋县衙是封建时代后期众多县城中的行政管理机构治所之一,是封建时代中央集权官僚体系、中原文化区县级衙署的典型代表。县衙使用历史悠久,现存建筑中路布局尚存,是研究中国封建社会晚期中原汉族聚居区县级衙署的重要实物资料。创建于元代的大堂建筑本体、原生地再现了封建社会后期县级行政机构的理政场所,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三座衙署大堂之一,为研究元代衙署建筑的珍贵标本。临晋县衙是古临晋县城的重要地标建筑,在从元到民国的600余年时间里,186位县令在此代表国家行使职权,具有较高的地方历史价值和人文价值。    

相关文章

稷山玉璧城

玉璧城位于位于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城西南5公里处白家庄村西汾河南岸,北朝时期处于北周与北齐的分界地带,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是我国著名的古战场之-一。始筑于西魏大统四 年(53...

永济黄河大铁牛-蒲津渡遗址

      蒲津渡遗址博物馆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3月至1989年8月,永济县博物馆在县委、县政府以及省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发掘出土了唐开元大铁牛等铁器群,并...

新绛西尉遗址

西尉遗址位于新绛县横桥乡西尉村南150米处的汾河南岸台地上,南北长100余米,东西宽400余米,分布面积40余万平方米。新石器时代遗址。文化层厚1~1.7米,包含物极其丰富。断崖上发现有灰坑5座,采集...

新绛绛守居园池

绛守居园池,系山西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新绛县绛州署后,是我国现存的隋代州府园林。园池创建于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时内军将军、临汾县令梁轨导城北鼓水开渠灌田,引余波贯牙城,蓄为池沼。园西南为...

绛县董封戏台

董封戏台,又称泰山庙戏台,位于绛县安峪镇董封村中部。坐南向北,东西长32米,南北宽38米,占地面积1216平方米。属原黄飞虎庙(又叫泰山庙)中的一单体建筑,元代建筑风格,据原梁题记载,重建于明万历四十...

芮城西王村遗址

西王村遗址位于芮城县风陵渡镇南侧的黄河北岸,其遗存主要属于仰韶文化晚期遗存。考古学者将后者称为仰韶文化西王村类型,作为中原地区仰韶文化晚期发展阶段的代表。遗址平面东西约350米,南北约300米,分布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