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大学水生博物馆
博物馆建于1991年7月1日,现有鲸类、鱼类、贝类、海藻类、虾蟹类、棘皮动物、腔肠动物以及其它水生动物等9间陈列室,共陈列水生生物标本近3000千种。这些标本按分类系统陈列,整齐美观,既有科学性和学术性, 以富知识性和趣味性,具有 较高的教学、科研和观赏价值,也是进行科普教育的轩地。
广东海洋大学水生生物博物馆是文物标本收藏、研究、展览的机构,以其展示的直观性、形象性而肩负着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职能,是一个国家历史、文化荟萃之地。高校拥有博物馆就拥有了一笔重要的财富,广东海洋大学作为海洋类高等学府,如何反映水产生物的特色,让师生们能多接触千姿百态的水族呢?建立水生生物博物馆,就能“融万里海疆于一室,聚千种水族于一馆”,既包揽有海洋生物,亦容纳了淡水生物,在教学、科研和科普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这样,广东海洋大学水生生物博物馆诞生了。
广东海洋大学水生生物博物馆于1991年7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原湛江水产学院党委书记陆锦伦为开馆揭幕题词:“努力办好水生生物博物馆是发展水产事业的重大贡献”。1991年9月13日,湛江人民广播电台播发了本馆正式开馆的消息。
1997年7月,广东海洋大学水生生物博物馆为原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副所长兼南海海洋研究所所长、我国海洋湖沼学家、贝类学奠基人张玺教授建立了“张玺教授纪念厅”。
1998年6月,广东海洋大学水生生物博物馆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名誉所长、广东海洋大学学校名誉教授、我国海藻学奠基人曾呈奎院士建立了“曾呈奎院士业绩厅”(2005年9月更改为纪念厅)。
1999年12月,广东海洋大学水生生物博物馆为原上海水产学院院长、水产教育家、我国鱼类分类学主要奠基人朱元鼎教授建立了“朱元鼎教授纪念厅”。
2001年6至8月,在上级领导的重视下,决定建设新的博物馆大楼。
2004年11月,一座5000多平方米的崭新馆舍终于建成,广东海洋大学水生生物博物馆亦从霞山校区搬迁到湖光岩主校区。
2005年11月,广东海洋大学水生生物博物馆水族厅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