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城匼河遗址
匼河遗址地质年代为中更新世早期,距今约60--80万年,属于山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位于芮城县风陵渡镇匼河村,在其黄河沿岸北自独头沟,南至南沟的长达13.5千米范围内,发现有旧石器和化石地点16处,形成匼河旧石器地点群。1957年发现,1959年又做了进一步调查,1960、1963、1978、1980年分别进行了四次考古发掘。
匼河遗址石器以石片石器为主,种类有三棱大尖状器、砍斫器、刮削器、石球、石核等160余件,原料主要为石英岩,匼河遗址中发现的用于狩猎的石球,表明当时已出现了狩猎经济的萌芽,其石器组合独具特点,代表了一种文化性质,被考古界命名为“匼河文化”,匼河遗址的特质为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命名增加了一个新内容。匼河遗址出土的动物化石有斑鹿、扁角鹿、肿骨鹿、德氏水牛、东方剑齿象、水牛、野猪、野牛、师氏剑齿象和纳玛象等13种;根据动物学分析,当时匼河一带气候比今天更为温暖湿润,有茂密的森林、广阔的草原以及河湖沼泽。匼河文化是从西侯度文化和蓝田文化发展而来的,同时又是丁村文化的祖先,它与西侯度文化和丁村文化有一定的渊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