垣曲上亳城址

东方晴4年前 (2021-12-25)文化古迹297

上亳城址位于垣曲县王茅镇上亳村村东50米,距县城东南25公里。城址可分东西二城,北墙总长1530米,南墙880米,东墙890米,中墙为二城合用,长600米,总面积120万平方米。是一处战国早期——汉代的一座古城址。墙体大部分毁坏消失。西城墙西段有部分残留,残长26米,残高1.5米。

上亳城址所处的地形东北高、西南低,城址东城沿地形与山势走向建在山坡和山岭之上。城址西城沿两旁的自然冲沟(当地居民称汤王沟和狼刨沟)直至亳清河床。西城的西墙和南墙的西段已无存,据亳清河的走向与河床宽度分析,应为河水冲毁。东西城合用的中墙现已被西北东南向的横济(横水至济源)公路损毁。城基宽近15米,夯土层厚0.04米-0.15米。夯窝直径为0.07米,内含杂物有夹砂灰陶绳纹、泥质灰陶陶片、麻点绳纹瓦片,红烧土、铜镞等。城址东南方向立有元致和二年(1329)石碑一通,碑阳阴刻浮面颜体“殷商列祖成汤圣王居亳故都”字样。

据垣曲县志所载,垣曲商周时称“亘方”,春秋属晋国,战国时属魏,称王垣,秦置垣县,县治在今下亳城村,属河东郡,西汉沿之。东汉、三国、西晋均称东垣,属河东郡。从城址内地面散布遗物和城墙局部地段解剖出土遗迹现象、墓地采集标本所知,城址时代在战国到两汉时期,其器物类型、纹饰、陶质等特点,与侯马地区春秋晚期,特别是战国早、中期出土器物,有很多相似和相近之处。根据2014年该遗址出土的“曲阳伯”灰陶罐发现,此城址应为《史记·魏世家》:“九年,秦拔我新垣曲阳之城”所记载的曲阳城。垣曲横亘晋豫要冲,境内关隘川原,犬牙交错,进可依,防可守,“自古争地者必相及”,备兵设防,战事频仍。及至现代,垣曲更以革命老区闻名遐迩,根据上亳城址的所处地理位置,建造分布情况及城垣上多处建筑基址的分布,上亳城址与战略防御军事性质有着密切的关系。

2016年6月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相关文章

临猗猗顿墓

猗顿墓位于临猗县牛杜镇王寮村西。猗顿,春秋时鲁国人,传说在西河(今山西南部一带)从事畜牧,兼营盐业,十年间成为巨富。猗顿致富后广行仁义,赈济一方,浚涑水,兴灌溉,惠及黎庶商贾,百姓感恩戴德,为其封墓建...

夏县瑶台山

      瑶台山,又称巫咸山,位于夏县县城以东2公里的白沙河畔,为夏县古八景之首。瑶台意指琼宫瑶台,古人认为美好的愿望能够由此上达天界。瑶台又被称做“巫咸山”,是因商相...

永济杨博墓

杨博墓位于永济市蒲州镇王庄村,南北长500米,东西寬300米,分布面积约4.5万平方米。杨博 ( 1509-1574),字惟约,号虞坡,杭州(今永济)新乐庄人。明朝名臣。嘉靖八年1...

夏县崔家河遗址

崔家河遗址位于夏县埝掌镇崔家河村东、东北部青龙河边台地上。南北长约2500米,东西宽约900米,分布面积约为180万平方米。断崖上暴露有多座灰坑,宽约3-5米,深约2-4米,内部夹杂大量的陶片,采集有...

盐湖张村墓葬群

张村墓葬群东西约1000米,南北约500米,分布面积约50万平方米。出土有蟠虺纹青铜鼎、豆、蟠虺纹青铜编钟等,器物现藏盐湖区博物馆。从遗物判断为一处东周墓地。未发掘。...

永济尧王台风景区

尧王台风景区位于永济市城西街道介峪口村南的中条山上,山色苍翠,风景秀美。这里曾经是尧舜禹三大古帝禅让帝位的地方、是抗日战争时期中条山保卫战的主战场,如今,这里是永济市“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点。尧王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