垣曲上亳城址

东方晴3年前 (2021-12-25)文化古迹279

上亳城址位于垣曲县王茅镇上亳村村东50米,距县城东南25公里。城址可分东西二城,北墙总长1530米,南墙880米,东墙890米,中墙为二城合用,长600米,总面积120万平方米。是一处战国早期——汉代的一座古城址。墙体大部分毁坏消失。西城墙西段有部分残留,残长26米,残高1.5米。

上亳城址所处的地形东北高、西南低,城址东城沿地形与山势走向建在山坡和山岭之上。城址西城沿两旁的自然冲沟(当地居民称汤王沟和狼刨沟)直至亳清河床。西城的西墙和南墙的西段已无存,据亳清河的走向与河床宽度分析,应为河水冲毁。东西城合用的中墙现已被西北东南向的横济(横水至济源)公路损毁。城基宽近15米,夯土层厚0.04米-0.15米。夯窝直径为0.07米,内含杂物有夹砂灰陶绳纹、泥质灰陶陶片、麻点绳纹瓦片,红烧土、铜镞等。城址东南方向立有元致和二年(1329)石碑一通,碑阳阴刻浮面颜体“殷商列祖成汤圣王居亳故都”字样。

据垣曲县志所载,垣曲商周时称“亘方”,春秋属晋国,战国时属魏,称王垣,秦置垣县,县治在今下亳城村,属河东郡,西汉沿之。东汉、三国、西晋均称东垣,属河东郡。从城址内地面散布遗物和城墙局部地段解剖出土遗迹现象、墓地采集标本所知,城址时代在战国到两汉时期,其器物类型、纹饰、陶质等特点,与侯马地区春秋晚期,特别是战国早、中期出土器物,有很多相似和相近之处。根据2014年该遗址出土的“曲阳伯”灰陶罐发现,此城址应为《史记·魏世家》:“九年,秦拔我新垣曲阳之城”所记载的曲阳城。垣曲横亘晋豫要冲,境内关隘川原,犬牙交错,进可依,防可守,“自古争地者必相及”,备兵设防,战事频仍。及至现代,垣曲更以革命老区闻名遐迩,根据上亳城址的所处地理位置,建造分布情况及城垣上多处建筑基址的分布,上亳城址与战略防御军事性质有着密切的关系。

2016年6月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相关文章

新绛西尉遗址

西尉遗址位于新绛县横桥乡西尉村南150米处的汾河南岸台地上,南北长100余米,东西宽400余米,分布面积40余万平方米。新石器时代遗址。文化层厚1~1.7米,包含物极其丰富。断崖上发现有灰坑5座,采集...

永济杨博墓

杨博墓位于永济市蒲州镇王庄村,南北长500米,东西寬300米,分布面积约4.5万平方米。杨博 ( 1509-1574),字惟约,号虞坡,杭州(今永济)新乐庄人。明朝名臣。嘉靖八年1...

万荣万泉文庙

万泉文庙位于万荣县万泉乡万泉村东部,坐北朝南,创建年代不详,现有大成殿和琉璃影壁等建筑。大成殿为明正统四年(1439)所建,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梁架简洁,内供至圣先师孔子塑像。“太和元气”...

稷山青龙寺

青龙寺位于稷山县稷峰镇马村西隅。据《稷山县志》及现存碑载,寺创建于唐龙朔二年(662),金末遭兵燹,元至元,大德,至正年间重修,明、清两代多次修葺。寺院坐北朝南,二进院落布局,东西长93米,南北宽74...

平陆虞国古城遗址

虞国古城遗址位于张店镇古城村及四周,为春秋时古虞国都城,南北长2.5公里,东西宽2公里。现存城外廓南墙300余米,墙基宽15—20米,夯层厚6-8厘米。据探测原城分内外二城,内城方圆不过10余亩,外城...

新绛三官庙

  三官庙,位于新绛县县城内韩家巷西口,俗称葫芦庙,为元代所建。  据庙内彩塑主像胸中木柱上的纪年显示,该庙为元至正元年(1341年)创建。明清均有修葺。现仅存献殿和正殿,为元代所建。  庙坐东朝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