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佛光寺

东方晴4年前 (2021-12-27)文化古迹256

五台佛光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山西省五台县的佛光新村,距县城三十公里。因此寺历史悠久,寺内佛教文物珍贵,故有“亚洲佛光”之称。

寺内正殿即东大殿,建于唐朝大中十一年,即公元 857年。从建筑时间上说,它仅次于建于唐建中三年(公元 782年)的五台县南禅寺正殿,在全国现存的木结构建筑中居第二位。佛光寺的唐代建筑。唐代雕塑、唐代壁画、唐代题记,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都很高,被人们称为“四绝”。

佛光寺青山环抱,古木参天,殿堂巍峨。这里既是佛教信徒朝拜的圣地,也是旅游者们观光的胜地。 佛光寺建在半山坡上。东、南、北三面环山,西面地势低下开阔。寺因势而建,坐东朝西。全寺有院落三重,分建在梯田式的寺基上。寺内现有殿、堂、楼、阁等一百二十余间。其中,东大殿七间,为唐代建筑;文殊殿七间,为金代建筑,其余的均为明、清时期的建筑。  

东大殿内的佛坛宽及五间。坛上有唐代彩塑三十五尊。其中,释迦牟尼怫、弥勒佛、阿弥陀佛、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及胁侍菩萨、金刚等塑像三十三尊,高一点九五米至五点三米不等。另有两尊塑像,一尊是建殿施主宁公遇的,一尊是建殿主持者愿诚和尚的。这两尊塑像虽比那三十三尊像小些,形态却很生动。东大殿的墙壁上,还有唐代壁画十余平方米,内容均为佛教故事。上千个人物,连同他们的饰物、衣纹,画得都很细腻。庄严的佛像,慈善的菩萨,威武的天王,多姿的飞天,虔诚的信徒、供养人,画得都很生动。衣带飘动,拂袖潇洒,体现了唐画的风韵。 

文殊殿在寺门内北侧,建于金天会十五年(公元1137年),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重修。1953年又进行了补修。此殿梁架使用了粗长的木材,两架之间用斜木相撑,构成类似今天的“人字柁架”,增加了跨度,减少了立柱,加大了殿内空间。殿内佛坛上有七尊塑像,中为骑青狮的文殊,两旁为胁侍菩萨。东西墙和北墙上,原有五百罗汉的彩绘,现仅存二百四十五尊。这些塑像和壁画,都在明代弘治年间(公元1488——1505年)重新装绘过。

佛光寺东大殿南侧偏东,有一座六角形的砖塔。下层空心,西面开门;上层实心,设假门。这就是寺僧们所说的初祖禅师塔,即祖师塔。建于北魏时期,是唐代会昌五年灭法,佛光寺被毁时留下的唯一建筑物。这是全国仅存的北魏时期的两座古塔之一,更显珍贵。

佛光寺内,还有唐代石幢两座。一座在东大殿前,高三点二四米,八角形,立于唐大中十一年;一座在文殊殿前,高四点九米,八角形,立于唐乾符四年(公元 877年)。寺外,还有唐代和尚塔。寺后东山坡上,有唐代大德方便和尚塔、无垢净光塔;寺西北五百米许,有唐代华严宗大师解脱和尚塔、金代杲公和尚塔。这些塔,或六角形,或四方形,均为砖砌。在无垢净光塔处,先后出土了汉白玉石佛、天王、力士、迦叶、阿难和小菩萨像. 


相关文章

河曲文笔塔

文笔塔及其碑廊是河曲县标志性文化建筑,上部是古建筑文笔塔,下部是环绕塔基而建的碑廊。文笔塔建于清乾隆59年,称“文笔”,又称“状元笔”。初建此笔,意在“振东山之势”,以裨河曲风水。文笔塔为实心笔形砖塔...

定襄续西峰故居

  续西峰故居位于山西省定襄县城北22公里的西社村,现有院落两外,房屋10余间,其中一处院门保存较好,有“涵养天机”砖匾一块。  续西峰(1880-------1926年),名桐溪,号寒泉,以字行。山...

河曲龙口峡谷

龙口峡谷,位于河曲县城东北30余里处。黄河两岸,石壁陡峭,怪石垂倒,黄河水势如奔马、一路咆哮而下,其声大如雷鸣,出梁家碛后,水势骤减,河床变宽,呈现出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观。现为龙口水利枢纽工程所在地。...

五台高公功德塔

高公功德塔,位于五台县豆村镇佛光村东北1000米的竹林沟内。坐北向南,平面六边形,束腰须弥座,占地面积9平方米。塔身高1.7米。正面砖雕佛龛,内砖雕释加牟尼、阿难、迦叶像。佛龛之上嵌石碣1方。相邻两面...

五台古城关帝庙

古城关帝庙,位于五台县台城镇古城村西侧。始创年代不详,现存建筑为清代。坐东向西,占地面积6915平方米。北殿为关帝殿,砖砌台基,面宽三间,进深五椽,单檐悬山顶,前檐三间均安四扇六抹回纹隔扇门。殿内神台...

五寨五王城遗址

   五王城遗址(第四批省保)  时代:东周——汉  地址:五寨县杏岭子乡前五王城村、东秀庄乡后五王城村  遗址四面环山,平面呈长方形,城墙依山而建,东西长约2500米,南北宽约15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