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寨南禅寺
南禅寺(古称南峰台寺),晋北名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60年)。始建于北魏,扩建于唐。金大定二十九年、清道光十二年两次重修,历代补修多次,与闻名世界的大同云冈石窟属同一时代建筑,是北魏建筑中的杰作,具有较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南禅寺位于县城东南5里神武镇口斜对面,百米之高的南峰台上,坐西向东,占地3亩。佛寺背倚管涔名山,下临清涟秀水,古松参天,殿堂宏伟,建筑精美,极有佛学价值和考古价值,惜毁于**(1971年拆毁)。
1997年夏,各界人士和乡民百姓捐资捐物,经过五年艰辛努力,寺庙重新落成,复其旧貌,气势更加宏伟,现已成为晋西北的一处旅游佳地。有山门、钟鼓楼、大雄宝殿、观音殿、地藏殿、念佛堂、五观堂等主体建筑。大雄宝殿贡奉弥陀佛、如来佛、药师佛三尊金装塑像,十八罗汉、十殿阎王、六大判官。山门钟楼悬挂古钟(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铸造),直径1.68米,高1.6米。现仅存清道光十二年“重修南禅寺碑”一通。2001年11月,五寨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