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县“两山一洞”风景区

东方晴4年前 (2021-12-28)景区景点285

  石楼山、石猴山、仙人洞景区位于县城以东13-25公里处,面积约30平方公里。景区内,峰峦叠嶂,林木蓊郁,植被完好,秀色宜人。省级干线公路忻黑线穿景区而过,并西经兴神黄河大桥与陕甘宁等西部相通,交通十分便捷。

  石楼山,因其形似三层石楼而得名,海拔1770米,矗立于万山环抱之中,突起于群峰之上,远看象天外奇楼突兀而至,令览胜者叹为观止。据清修县志载:早在隋末唐初,这里即有僧道进行传教活动。唐初(624年)开始大兴土木。鼎盛时期,山中祠庙林立,房屋数百间,常住僧众200余人。如今古寺旧址依存。尤以落日西沉,晚霞辉映之时,此山完全溶于落日的余晖,织成酷似莲花状的奇观,故而被人称为"石楼晚照"。为兴县十景之一。

  与石楼山隔河相望的石猴山,海拔1600余米,山势延绵,峰峦叠嶂,翠柏森森,遮天蔽日。此山因峰顶有数块巨石酷似石猴而得名。山腰间现存元大德年间复修的道观遗址。主峰南侧的山脚下,有一天然石洞,名曰黑龙潭,潭内有两泉,一为神泉,一称人泉,常年不枯不溢,民间常取神泉之水祭天祈雨,多有灵验。又山顶主峰巨石如莲花,而称其"莲峰石堠",亦为兴县十景之一。

  石楼山、石猴山既是古代佛教圣地,又是历史屯兵之所、关隘要地。山势奇险,遗迹甚多。“石楼晚照”、“楼山大象”、“灵龟卧云”、“天狗啸日”、“莲峰石猴”、“通天栈道”、“南天门”、“飞来石”等自然景观与山脚“水上乐园”交相辉映,让揽胜者叹为观止,流连忘返。

  仙人洞位于县城以东13公里的交楼申乡仙洞口村,与石楼山、石猴山遥相呼应,浑然一体。鬼斧神工仙人洞,洞套洞,洞连洞,四通八达,曲径通幽。现已探明溶洞总面积约1万平米,其中50平米以上的中小厅10个,100平米以上大厅9个,最大厅面积1400余平米,堪称“华北第一”。洞内岩溶非常发育,洞壁、洞顶钟乳滴缀,琳琅满目,许多“悬泉瀑布”、“飞禽走兽”、“寿星活佛”形态各异,美不胜收。其“莲池圣水”、“仙人聚会”等景观与洞内散布的百余个尼姑“坐化坑”(有待进一步考证),以及发现的汉代陶片、唐宋明清瓷器等更为仙人洞增添了几多神秘色彩。据省地勘局四位专家初步勘察后认为,仙人洞下部及东南方向的后山,找到更大溶洞的可能性很大,极具开发潜力。


相关文章

汾阳石盘山旅游景区

  石盘山旅游景区位于汾阳市城西8公里,建于明末清初,因最早建有一座老爷庙而得名,又名老爷山。每年的四月初八是老爷山的传统庙会,千百年来香火很旺。曾是中外驰名的道教圣地,高处海拔1066m。石盘山景区...

汾阳冯玉祥双亲墓

冯玉祥双亲墓位于汾阳市峪道河镇赵庄村北约15米。据《古镇新貌》载,1931年秋,冯玉祥将军将其父母的遗骨从河北保定郊外迁葬至此。墓地南北长约150米,东西宽约20米,分布面积约3000平方米。墓地中部...

汾阳天成寨寨址

天成寨寨址俗称新堡。位于汾阳市峪道河镇下张家庄村东约500米处。创建年代不详,相传为明代庆成王所建,现存为明至清代遗构。寨址地处山梁顶部,南北两侧皆临深沟(未设寨墙)。平面略呈长方形,东西长约210米...

汾阳向阳古道

向阳古道俗称三十里桃花洞,位于汾阳市峪道河镇向阳村西。古道东起向阳村西之石峡东口,西至黄芦岭之巅的汾离交界处,全长约15公里,大置呈东西走向。沿途穿石峡、越山岭,道路较为崎岖艰险。古道入口往西约3公里...

汾阳马刨神泉

马刨神泉位于汾阳市峪道河镇金庄村西北约1千米之神头。泉水产生及庙宇创建年代不详,据《汾阳县金石类编》所录《永泽庙记》、《润济侯庙记》及现存碑刻记载:相传后魏贺虏将军征夷,驻兵于此,军中乏水,马蹄刨石而...

汾阳白彪岭

白彪岭是汾州文化的载体之一。相传,山上有过珍稀的白色猛虎,经常幻化为人形出没,于是“大罗仙人”飘落而至,砍柴换酒,也为民除害。他的行迹神秘莫测,边砍柴边悠然即兴而歌,高寿不知始终。于是,明清古县志中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