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义中阳楼

东方晴3年前 (2021-12-29)文化古迹318

中阳楼,位于山西省孝义市古县城中央大街,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现存碑碣记载,中阳楼始建于汉魏,时值中阳县治于此,故名。元大德七年因地震坍塌,何时再建不详。清同治七年遭雷火,清宣统元年重建。解放后,县政府拨款,分别于1957年、1983年进行了两次较大的全面修葺。现存中阳楼保存完好。   中阳楼四面临街,过街楼形制。其楼体为平面方形,四层四檐,全木结构,十字歇山顶式,五彩琉璃瓦覆盖。楼高19.48米,坐落于3米见方、1.5米高的四个石砌台明之上。底层高5米,通穿四向。台明设楼梯,列碑刻。藻井绘文王八卦图。二层高3.64米,中建神台,列四方佛坐像(“文革”时砸毁)。三层高4米,中设莲花台,塑以5尺高观音大士泥像(“文革”时砸毁)。四层高3米,中空无物为游人眺望全城之所在。顶高4米,吻高2米,一色琉璃脊兽铺砌。全楼上下于南北双向悬挂大小牌匾14块,南向一檐下中匾书“中和位育”,侧匾书“带汾水”、“襟霍山”。南向二檐下中匾书“行孝仗义”,侧匾书“向南斗”、“衔衡岳”。北向一檐下中匾书“光被四表”,侧匾书“控云朔”、“位中枢”。北向二檐下中匾书“纵览四宇”,侧匾书“倚大恒”、“拱北极”。南北四檐下各悬一匾,文为“中阳楼”三字。此外,在一楼南向檐柱上挂一幅木刻对联,上联“孝为人之本”,下联“义乃君之宗”。   楼施以永定柱造,一至三层设回廊,二檐为平座檐,二、三层廊柱立于下层抱头梁之上,由下往上各层内收,造型美观,比例协调。各抱头梁与内柱相错,设于内柱平身斗拱之上,保证了金柱的完整性和坚固性,结构特殊,是楼阁建筑中少见之结构。各层内设兰、普均与金柱交插,形成圈梁,各层角廊柱脚设有脚梁,结构稳固。楼各檐均设斗拱,由于抱头梁未插交与金柱,故一至三层斗拱均不座于平柱头之上。一层内顶部设藻井,由七踩三翘斗拱层层叠起,中绘八卦图案。一层斗拱内外三踩单昂造,材宽70毫米,高155毫米,各面平身科五攒;二层斗拱内外三踩出单翘,材宽70 毫米,高155 毫米,各面平身科四攒;三层斗拱内外五踩重翘,材宽70毫米,高155毫米,各面平身科三攒;顶层斗拱七踩三昂,里转七踩三翘,材宽80毫米,高180毫米,各面平身科两攒。顶层屋架十字歇山,于各角至脊檩中部设角戗支撑,檩中设垂莲柱。屋顶设黄、绿色琉璃脊吻,造型美观,制作精制。   楼内存碑六通,其中一通为中华民国五年所立《建筑中阳楼并永安市场记》,碑载:“自汉唐西河设郡,孝义为一方重镇,车骑缤纷,商贾麋至,往来郡城者,多道出期间,然孝义虽郡城之保障,而平霍襟前云朔控后久以为南北孔道此中阳楼之命名所由起也。”反映了中阳楼所处环境是历来文墨、商人往来必榻之地,折射出昔日之繁华。其余五碑皆民国所立功德碑。   中阳楼是晋中和吕梁地区保存至今结构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楼式古建筑,是孝义市历史街区及重大繁华贸易区的标志性建筑,不仅再现了这一地区市楼的建筑风格,而且反映了这一区域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商业盛衰信息,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楼内藻井富丽华美,结构合理,建筑彩画色彩艳丽,绘有《封神榜》、《水浒传》、《岳飞传》等有关人物故事,内容丰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相关文章

离石白马仙洞

白马仙洞位于吕梁市离石区吴城镇洞沟村九凤山上,距离石城区27公里,距307国道8公里,交通便利。该洞所处的九凤山风景秀丽、环境优美,四周苍松翠柏,山顶云烟缭绕,林间紫气徘徊。据地质专家和文物专家对白马...

离石外交部驻离石“五七干校”旧址

  国家外交部驻离石“五七干校”始建于1966年,当地人俗称“六六学校”。其旧址位于离石区信义镇归化村塔则沟自然村内。坐北向南,东西长32米,南北宽36米,占地面积1152平方米。学校由中华人民共和国...

临县碛口古渡

古渡:过去曾是往来于绥、包、晋、陕、豫之间通商贸易的水陆交通枢纽。今日是黄河漂流,凭险过碛冲浪的理想去处。...

交城果老峰漂流

果老峰漂流也简称为庞泉沟漂流,果老峰漂流漂流全长12公里,是华北地区最原生态的泉水激情漂流,约2个半小时。漂流的过程中,您可以远观果老峰的美好的山水景色,和大自然融为一体,也可以参与激情打水仗。在娱乐...

汾阳后土圣母庙

  后土圣母庙,又称后土庙。在山西汾阳县城西北二公里栗家庄乡田村。因庙内供奉后土圣母,故名。在母系氏族社会,氏族(部落)的首领称为“后”;而土者,地也。“地即母”(《后汉书·傀嚣传》),二者都是繁衍人...

临县麒麟滩

麒麟滩位于李家山村的山脚下,因“麒麟送子”的古老传说而得名。这里的大片大片的沙滩经过河水无数次的冲洗,已十分纯净,细细的,绵绵的,软软的,赤脚走上去,一踩一个深深的脚窝。夏天,骄阳似火,黄河沙滩上躺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