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翁牛特旗梵宗寺

东方晴4年前 (2022-01-06)文化古迹271

    梵宗寺,座落于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人民政府所在地乌丹镇北4公里处,占地4公顷,是翁牛特旗目前仅存的一座较完整的古建筑群,也是内蒙古大草原上一座较大的藏传佛教圣地。
梵宗寺始建于1318年(元延祐五年),始称护国寺,后毁于元末清初战火。清朝雍正年间,翁旗王爷在原址重建护卫寺,但该寺竣工不久,被1735(清雍正十三年)的一场特大山洪冲毁。清乾隆八年(1743年),翁牛特旗第五代扎萨克篷斯克,按照喇嘛的意愿,把将护卫寺迁至乌丹城西北的山坡上,就是现在梵宗寺的寺址。当年修建梵宗寺共花费白银16万两,由蓬斯克及其福晋宏吉达筹集。寺院建成后,乾隆皇帝御赐刻有满、汉、藏、蒙四种文字的匾额,赐名梵宗寺,意为“佛教发祥之地”,为翁牛特旗旗庙(王爷家庙),总揽全旗喇嘛庙务,隶属于北京雍和宫管辖,是一座汉藏合壁成的古代建筑。
         梵宗寺属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最盛时住寺僧人达500余。此处在元代称鲁花岛,当时是前三面环水,后而足重峦相连。因而寺院是依山而建,坐北朝南,地势由南向北逐渐升高,寺院随山势高低形成阶梯式院落。
   整个寺院建筑皆为正殿和配殿对称式,三进院落,一进院落是天王殿,东西有转经殿、关帝殿、钟鼓楼和各五间的客堂。二进院是寺院的中心大殿,也称大经堂,是日常举行佛事活动的场所,是重檐歇山二层楼式宏伟建筑。东西有五大金刚和罗汉殿。三进院正中是单檐歇山式的弥勒殿,两侧是时轮金殿和度母殿,东西配殿是延寿三尊殿和藏经殿,殿宇皆为青砖灰瓦木架结构,多为硬山七檩小式木结构。每个殿宇的屋脊形式各异,额枋和梁枋上下都有绚丽多姿的彩绘,人物、游龙、飞凤、禽鸟、花卉,形态各异,匠心独具。建筑物上的浮雕内容丰富多采,有仙灵鸟、山水花鸟,几何图案等,雕工精细,形神兼备,整个院内有大小佛殿11座。
“**”期间梵宗寺遭到严重破坏。1987年以来旗人民政府多方筹措资金修复梵宗寺。梵宗寺寺主、中国藏经系高级佛学院教务长、副研究员、第五世活佛丹迥·冉纳班杂(汉名吴占有),1998年以来先后投资200余万元修复梵宗寺。
修复后的梵宗寺占地4公顷。整个建筑群由寺前广场、天王殿、鼓楼、客堂、僧房、转经殿、罗汉殿、五大金刚殿、大雄宝殿(大经殿)、延寿三尊殿、大藏经殿、弥勒殿(未来佛殿)、时轮金刚殿、二十一度母、关帝殿组成,是赤峰地区规模较大、建筑风格独具特色的古建筑群。也是翁旗目前仅存的一座较完正的古建筑群。现存115间,总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
1985年梵宗寺正式列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依法正式登记为宗教活动场所。梵宗寺是内蒙古草原著名寺院,尤其是内蒙古东部草原上主要佛教朝拜圣地之一,也是内蒙古地区著名的旅游胜地。

相关文章

赤峰翁牛特旗蒙古王城

  蒙古王城地处翁牛特旗乌丹镇西北,总规划面积342亩,建筑面积22万平,是由赤峰天王集团投资开发建设的一处人文观。景区集蒙元文化元素展示,蒙元风俗及当地风土人情体验、休闲、娱乐、美食等为一体,特色非...

赤峰喀喇沁旗福会寺

喀喇沁王的家庙--福会寺,也是亲王府景区一部分,是清代蒙古族地区藏传佛教寺院,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占地面积6136平方米,全盛时期曾居住喇嘛450余人。2001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赤峰松山滨湖小镇三座店

        滨湖小镇三座店位于松山区初头朗镇三座店村,是市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地处三座店水库大坝下游,位置优越,水源充足,资源丰富,人文历史悠久,不但有200...

赤峰红山魏家窝铺红山文化聚落遗址

魏家窝铺红山文化聚落遗址位于文钟镇魏家窝铺村东北约2公里的丘陵台地上,于2008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发现,确认为红山文化时期的环壕聚落遗址,距今约6000年,壕内遗址面积10万平方米。魏家窝铺红山文...

赤峰红山二道井子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

二道井子遗址位于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文钟镇二道井子村,总面积5万平方米,已发掘面积1.3万平方米,揭露面积5200平方米,清理出遗迹单位710余处,出土文物1521件套,是新世纪以来东北亚地区最为重要的...

赤峰敖汉旗电影《起灯儿》外景地

  敖汉旗新惠乡的毛代沟村距新惠仅15公里,2016年这里被选为电影《起灯儿》和《西流水的故事》外景地,因为这里有300多年的老榆树和古柳树,树高达到六层楼高,大树下可容上百人乘凉,4个成年人合抱还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