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阿鲁科尔沁旗游牧区

东方晴3年前 (2022-01-06)景区景点205

阿鲁科尔沁旗游牧区位于阿旗最北部的巴彦温都苏木。该区域横跨大兴安岭山地丘陵南北坡,山间宽阔的河谷洪积平原,植被良好,可利用草场面积约25万公顷。这一地区林草交错,土质肥沃,水网密集,丘陵高燥的气候特点,干旱半干旱气候环境,山地丘陵地貌类型等自然条件特点决定了其自古以来就是游牧民族栖息活动的传统区域。同时,还由于大兴安岭山地的阻隔,自康熙以来朔西辽河、西拉木伦河而上以“放垦”为特征的农耕化冲击,止于大兴安岭南坡海拔800米界限以下。

  该地区保留了内蒙古自治区乃至全国罕见的区分冬春营地、夏秋营地“逐水草而居”的传统游牧方式,牧民们在这个“世外桃园”中依旧过着融合了现代元素的传统游牧的生活方式。由此也较为完整地保留了蒙古族传统文化。如勒勒车制作技艺、蒙古包搭建技艺、奶食品制作技艺、蒙古族婚嫁传统习俗、祭祀敖包的传统、隆重的那达慕大会,以及搏克、射箭、赛马等各种传统文体活动。
  保护区内分布有巴彦温都苏木要23个嘎查中的21个,共有4969户,其中牧业户3519户,牧业人口8921人,全部为蒙古族人口。该区域蒙古族人口集中,生产生活习惯依旧保持着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食肉奶酪”的传统。

  在长期的游牧生产实践中,游牧民创造了极富特色的游牧文化。这种独特复合的游牧文化传承是当地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构成了当地传统文化的基础。
  举办传统的“好汉三艺”那达慕大会,祭祀敖包那达慕是蒙古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集中体现。其次,游牧民族的自然崇拜和宗教信仰、价值观念都来自于游牧生产生活实践,是在实践中创造的民族文化的一种体现。这种从生产实践中产生的民族文化可以通过延续生产方式得到传承,对丰富和繁荣整个文化体系具有重要的价值。游牧区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多样化的物质产品,而且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养分循环方面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

  阿旗畜牧业生产历史悠久,长期通过生产实践积累形成的游牧文化和生产技术具有科研价值。保护区内历史遗迹对于研究游牧文化具有重要的史实考证价值。现今保留的游牧业是游牧文化的活化石,不仅可以感受到健康、生态、和谐、宽容、快乐、勇往直前、永不言败的游牧文化丰富内涵,同时也可以看到传统的游牧民族生产生活方式,让当代人体会到游牧民族的智慧。
  独特的地理区位、生态环境、生产生活方式和文化传承决定了保护区的独特性和重要性。该区已经处于全国难得一见的地位,成为传承原始蒙古族游牧文化的唯一活化石。
  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人们创造了独具特色的草原游牧文化,适应游牧生活。蒙古包、勒勒车和马得到广泛应用。在日常生活中,以肉食、奶食品、炒米和荞面作为主食。奶食品的制作和加工也很有特色。而在游牧生产生活基础上形成的手工制作技艺,既古老朴素、又富有科学性。独具特色草原景观、游牧文化和历史遗产,共同形成了独特的旅游景观产品,具有巨大的旅游经济价值。

相关文章

赤峰辽大明塔

辽大明塔位于宁城县大明镇辽中京遗址内,大明塔位于宁城县大明镇,距赤峰120余公里,距宁城天义镇20余公里。辽中京是辽三京之一,是契丹·辽鼎盛时期的都城,是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仅存砖塔三座以大明塔最...

赤峰红山药王庙遗址

药王庙遗址位于文钟镇文钟村药王庙自然村西南的一个向阳台地上,距离药王庙村约1000米左右,遗址东部边缘有一干河套,遗址东、西两侧为山坡地,遗址地表现已被开垦为耕地,遗址大体呈长方形分布,长约100米,...

赤峰敖汉旗响水玉瀑

       响水玉瀑位于赤峰市敖汉旗北部,距旗政府所在地90公里,在敖润苏莫苏木与翁牛特旗高日罕苏木接壤的老哈河上。老哈河向东奔流中,穿越科尔沁沙地的石山,形...

赤峰松山二道河子水库风景旅游区

        二道河子水库,位于老府镇境内,距赤峰75公里。水库水域面积500亩,库存水量达3000万平方米;水库大坝宏伟壮观,坝长1500米、上宽4米、高4...

赤峰敖汉旗赵宝沟遗址

    赵宝沟文化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保存较好的赵宝沟文化类型的遗址有:敖汉旗新惠镇东北25公里高家窝铺乡赵宝沟村北、兴隆洼文化遗址西南500米的小山遗址、敖汉旗烧锅...

赤峰翁牛特旗古代艺术博物馆

翁牛特旗古代艺术博物馆,是经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批准,由翁旗文物收藏爱好者张军个人出资建设的赤峰市首家私人博物馆。博物馆总占地面积30亩,其中展厅面积1200平方米,馆藏文物分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