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红山遗址群
赤峰红山遗址群位于红山区东北隅,英金河东岸,有赭红色山峦—红山,由凤凰峰等9座山峰组成,最高峰海拔746米,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山脚下城市因它而得名为“赤峰”。在红山东侧、南侧以及山梁顶部发现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被命名为“红山文化”。
随着大量红山玉器,特别“华夏第一龙”三星塔拉玉龙出土,以及牛河梁积石冢、女神庙和祭坛发现,红山文化被认为是中国北方五六千年前已经存在的一种具有国家雏形的考古学文化。红山文化的重大发现,为夏代以前的三皇五帝传说找到了实物依据,由此将华夏文明史又向前推进了一千年,使中国完全与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等世界文明古国的历史并驾齐驱。因此,红山文化被称作“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曙光”。
1935年日本东亚考古学会组团对红山遗址群进行调查和发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北京大学历史系、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先后到红山及其周围开展一系列田野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探明不同文化时期遗存的分布和保存状况,已确认红山文化居住遗址,夏家店下层文化祭祀性遗址、包含夏家店下层文化和夏家店上层文化的居住遗址、夏家店上层文化石棺墓地各有2处,总计8个地点,统称为红山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遗址群。遗址东起西水地村第五村民组乡村便道,西起红庙子灌渠水闸,南起第二毛纺厂东墙,北起半拉山北山根,整个遗址面积约10平方公里。遗址群有重要的红山文化半地穴式房址居住地,出土有大量的彩陶和夹砂陶器,还有较多的打制、磨制石器、细石器、骨器、蚌器等,故成为闻名中外的红山文化命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