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敖汉旗赵宝沟遗址

东方晴4年前 (2022-01-07)文化古迹212

    赵宝沟文化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保存较好的赵宝沟文化类型的遗址有:敖汉旗新惠镇东北25公里高家窝铺乡赵宝沟村北、兴隆洼文化遗址西南500米的小山遗址、敖汉旗烧锅地、南台地等。赵宝沟文化与兴隆洼文化前后衔接,其原型形成于兴隆洼文化中晚期。
  赵宝沟遗址面积约9万平方米。房址平面呈方形或正方形,也有呈梯形,皆为半地穴式建筑,成排分布。与兴隆洼文化相比,赵宝沟文化的聚落规模明显增大,但二者在社区布局方面有很强的共性,如房址均成排分布,面积有大小之分等。这些共性与地域相同、技术水平相近、文化之间具有直接性传承关系等多种因素有关,但更主要的应归结为相近的经济模式。
  赵宝沟文化石器的主要特点是磨制器与丰富的细石器共存。石质的生产工具主要有尖弧刃石耜、扁平体石斧、弧刃石刀、磨盘和磨棒等。可以看出赵宝沟文化在生产工具方面较兴隆洼文化有一定改进。
  赵宝沟文化出土的陶器质地多为夹砂陶,陶色为黄褐色,也有红褐色。陶器均为手制,器形较为简单,但比兴隆洼文化陶器器形多。尊形器是赵宝沟文化的典型陶器之一。敛口或直口,长粗颈,扁圆腹,底部略内凹。器表磨光后,在腹部多压划几何纹样。在个别尊形器的腹部甚至压印有繁缛的动物图样。对于动物头部处理采用以写实与夸张相结合的艺术手法,旨在突出该动物最具特点的器官。特别是在小山遗址0土的猪龙、飞鹿和神鸟令世人不得不赞叹其巧妙艺术构思。猪首蛇身尊形器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中华龙崇拜的实证之一,说明内蒙古地区也是探求中华龙起源的重要发祥地。猪龙、凤身、飞鹿等尊形器,说明了当时社会分化已很明显,这类最早的“艺术神器”比距今六千年的河南濮阳西水坡的龙虎堆塑早一千余年。
  在赵宝沟文化中,尚未发现专门用来祭祀的场所,所以当时的祭祀活动很可能在室内进行。那些刻画灵物图案的尊形器就是祈求狩猎活动成功的祭祀用具。从而可以看出狩猎活动在赵宝沟先民的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宗教典礼的内容也多与此相关。兴隆洼先民直接用动物的头骨进行祭祀;而赵宝沟先民则将日常猎取的动物形象刻画在陶器上用于祭祀。
  赵宝沟文化略晚于兴隆洼文化而早于红山文化,属于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三者之间在宗教传统方面具有明显的继承和发展关系。赵宝沟文化与红山文化有不少共同之处,甚至在某些方面(如赵宝沟猪龙与红山文化猪首蛇身玉龙之间必然有密切联系,而且两种文化陶器的腹部都有压印的之字纹)高于红山文化,所以赵宝沟文化应是红山文化发展中起过重大影响的古文化。
  2006年5月,赵宝沟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关文章

赤峰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赤峰市巴林右旗北部,这里怪石嶙峋,古树参天,青松挺立,白桦成林,是巴林右旗的水源涵养地。赛罕乌拉的春夏秋冬美景无处不在,特别是秋景更是迷人,不是仙境胜似仙境。...

赤峰宁城黑里河自然保护区

黑里河自然保护区1996年晋升为内蒙古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2003年6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27638公顷。主要保护对象是以大面积天然油松林为代表的暖温型针阔混交林生态系统...

赤峰松山万佛寺

       万佛寺始建于1680年,至今已有近330年悠久历史,寺庙依山而建,气势恢宏,端庄肃穆。   万佛寺内主要建筑为显著的明清佛教特色建筑风格...

赤峰喀喇沁旗马鞍山国家森林公园

马鞍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喀喇沁旗锦山镇东南部,总面积为3万余亩,有“塞外小黄山”之美誉,1993年马鞍山被国家林业部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1996年被命名为自治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0年被评为市级...

赤峰敖汉旗大黑山自然保护区

       大黑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敖汉旗东南,燕山山脉努鲁尔虎山中东部,总面积57096公顷。2001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一个以草原森林多...

赤峰二道井子遗址博物馆

二道井子遗址位于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文钟镇二道井子村,总面积5万平方米,已发掘面积1.3万平方米,揭露面积5200平方米,清理出遗迹单位710余处,出土文物1521件套,是新世纪以来东北亚地区最为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