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鄂伦春嘎仙洞鲜卑旧墟石室
嘎仙洞位于本旗阿里河西北9公里。1980年7月在这里发现了鲜卑祖先长期居住的旧墟石室,确凿无疑地证实了这里是鲜卑民族的发祥地,距今1540多年。
鲜卑,是我国古代北方民族,属东胡的一支。他们的祖先最初就居住在这个地区。后来南迁到黄河流域,于公元386年至531年建立了北魏,统一于黄河流域,从而使各民族人民加快了融合,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为后来出现隋唐统一,形成光辉世界的盛唐文化高峰,创造了历史前提。
1980年7月30日,在嘎仙洞内发现了北魏太平真君四年(公元443年)的石刻祝文。这是北魏太武皇帝拓跋焘派大臣李敞来这里祭祖时,刻在洞内古壁上的祝文。其内容与古代历史文献《魏书》记载的基本一致。
嘎仙洞南北长90多米,东西宽20多米,高20多米,与《魏书》所记载的石室规范相符。石刻祝文距洞口以内15米处的左侧石壁上,高与视平线相齐,竖行共19行,201字。汉字魏书隶意犹重,古朴雄健,苍然可辨。从魏书的演变上看,介于汉隶之后与魏碑之前,字体本身的特点足以证明其时代的真实性。这一重大的考古发现传出后,吸引许多中外知名人士、考古学家、史学家、旅游观光者来此观光游览。嘎仙洞已被国务院列为国家一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