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新巴尔虎右旗成吉思汗拴马桩

东方晴3年前 (2022-01-09)文化古迹216

  成吉思汗拴马桩位于呼伦湖西北岸,距新右旗所在地阿拉坦额莫勒镇45公里,距满洲里市88公里,景区总面积包括水域面积为17.5平方公里。主要景观为一处三面环水的峭壁,高大宏伟,南临一湖碧水,石壁嶙峋峭拔,光滑如刀削;北、东面呈陡坡,下临湖湾,只有西部为缓坡与湖岸相连,山顶上有一座高大的凉亭,山崖东方10余米的湖水里,有一座高10米左右,周长20余米左右的柱石突兀而立,柱石呈不规则形,上细下粗,石纹条条,纵横交错,石缝间筑有鸟巢,时有水鸟飞出,盘旋湖上。传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在这里休息时,曾在这里训练兵马,把他心爱的八匹骏马拴在这个柱石上,所以,称此柱石为"成吉思汗拴马桩",那柱石上的道道条纹,给草原上的人们留下一个个流传千古的传说。
  传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在长年征战中,亲手调教驯服了八匹草原上的骏马。战马在草原征战中如同战士的弓矢、刀枪一样重要,这八匹骏马不但能日行千里,而且多次在战斗的危急时刻救过成吉思汗的命。当成吉思汗大战仇敌泰赤乌部落时,两军相遇,便展开了一场拼命厮杀。泰赤乌人不顾伤亡拼命抵抗,战斗十分激烈,十分艰难。成吉思汗的部队向前去又被击退,退了回来又冲击过去,多次反复厮杀。一直战斗到夜幕降临也未能击溃泰赤乌人的抵抗。这时,敌人的援兵就要赶到,形势十分危急。成吉思汗如同一头被激怒的雄狮,拔出战刀,骑着心爱的红鬃战马,一马当先冲入敌阵,刀劈马踏,直杀得敌人溃不成军。突然一支冷箭向成吉思汗射来,与敌将正杀得难解难分的成吉思汗毫无防备,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久经战阵的红鬃马凌空立起,用躯体挡住了冷箭,顿时,鲜血从红鬃马的脖子处流出。成吉思汗见战马为自己负伤,不禁怒从心生,大吼一声,把敌将杀落马下。
  成吉思汗的势力日益强大,引起了克烈部的不满,并联合其他部落对成吉思汗进行突袭包抄。猝不及防的成吉思汗率部匆忙应战,刚刚摆好阵势,敌人就冲了上来。双方恶战半日,都伤亡惨重。敌兵越来越多,尽管成吉思汗的部队奋力冲杀,仍然不能取胜。成吉思汗只好下令撤退,来到牧草丰美的捕鱼海子(今呼伦湖)附近安营扎寨,休养生息,养精蓄锐。并在此召集旧部和扩充军队,每天用湖水为战马洗刷。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成吉思汗的大队人马又充满了生机。每当清晨,成吉思汗都站在山头上眺望北方草原,谋划着统一草原的计划。每当这时,久经沙场的八匹骏马就耐不住悠闲的寂寞,都扬鬃奋蹄,嘶鸣不止,渴望着随同主人征战沙场。天长日久,巨大的拴马桩被马缰勒出一道又一道纵横交错的纹路,连燕子和飞鸟都可以在里面筑巢。
  秋高气爽,战马都养得膘肥体壮,将士们也摩拳擦掌,征战心切。成吉思汗率部从达赉湖杀出,东征西战,很快完成了统一草原的宏伟大业。达赉湖畔的柱石,也因成吉思汗在此拴过战马,而成为草原上一道亮丽的旅游风景线,关于拴马桩和八骏马的故事也在草原上流传了下来。

相关文章

呼伦贝尔巴尔虎黄羊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

    巴尔虎草原黄羊保护区位于我旗境内,地理坐标为东经115°31′—117°34′,北纬47°40′—48°36′。总面积为5283.88平方公里。是一个以保护我国二类重点保护...

呼伦贝尔鄂伦春多布库尔猎民村

多布库尔猎民村是自治旗七个猎民村之一,这里是鄂伦春民族领袖人物贵德布和“新中国体育开拓者”葛畏列的故乡。1951年,多布库尔河流域的鄂伦春人定居朝阳,命名朝阳猎民队,位于乌鲁布铁镇北24公里处,198...

呼伦贝尔阿荣旗索尔奇国家湿地公园

该公园是大兴安岭东麓第一个国家湿地公园,于2013年3月由国家林业局批准建设,2015年3月开始建设。总面积1256.37公顷,其中湿地面积665公顷,湿地率为53%,属于温带大陆性半湿润气候,年均降...

呼伦贝尔贝尔湖

    贝尔湖坐落于呼伦贝尔高原的西南部边缘,位于新巴尔虎右旗贝尔苏木境内,中蒙界湖贝尔湖东北岸,是哈拉哈河和乌尔逊河的吞吐湖,为中蒙两国共有的湖泊,距旗政府所在地阿拉坦额莫勒镇1...

呼伦贝尔鄂伦春库图尔其广场

“库图尔其”鄂伦春语为“有福气的地方、吉祥宝地”之意。库图尔其”广场始建于2006年7月,占地15.36万平方米,广场建有5座鄂伦春民族“仙人柱”式浮雕墙及9个雕有蛇神、风神、鹰神等图案的图腾柱;整个...

呼伦贝尔扎赉诺尔猛犸旅游区

扎赉诺尔区被誉为“猛犸故乡”,源于三万年前这里生活着大量猛犸象,1980年以来这里相继出土了保存完好的三具猛犸象化石,为研究远古地理、古气候等提供了珍贵的科学依据。扎赉诺尔区充分发掘这一历史文化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