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察布凉城新石器时期老虎山、园子沟遗址

东方晴3年前 (2022-01-12)文化古迹234

凉城岱海地区有30多处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其中老虎山、园子沟遗址引起国内考古专家的极大重视,前者已经列入了内蒙古自治区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者曾被列为1987年全国考古新发现。

老虎山遗址坐落在岱海西北部30公里的永兴老虎山南坡上,北依蛮汉山,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该遗址从1982年起由我区著名考古专家田广金开始组织发掘,经过一年时间基本完成外业任务。经发掘和勘探查明。遗址四周有高出地表的石墙环绕,总面积约3万平方米,仅发掘半地穴房址达60多座,分布在高低不等的几级台地上,每个台地上的半地穴式房子以两三间为一组排列,房门多向东南。这里先后出土了200多件陶器、石器和骨制品,陈列在遗址陈列室内。此外发现了全国唯一完整的鬲体系文物,从尖底至圆底鬲无一缺少,这为探讨鬲的起源及发展提供了极其珍贵的标本。

老虎山遗址发现的环绕四周建筑的石头墙垣,西北至东南长38米,东北至西南宽31米。城墙的北部和东北部保存稍好,残高0.3米,宽约1米,西墙、南墙因坡度较大,破坏较严重,但其走向仍然十分清晰。整个石墙依山势走向修建,呈不规则的簸箕状,上窄下宽。这座石头墙垣系迄今为止全国考古发现的最早城垣建筑之一,虽然它还不具备正规城市建筑的特色,但是明显地属城市雏形,堪称城市建筑的发源地之一是毫无疑问的。

从老虎山半山坡比较密集的家室遗址和石头圈防卫系统来看,老虎山是当地远古人类的重要依托。生活在这里的古代人类开始过上定居性生活,从事着原始狩猎、畜牧为主的大农业生产,并初步掌握了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的技艺。

远古人类在把山当作依托的同时,始终把水作为生命的源泉。在岱海北岸园子沟西山坡发掘的园子沟遗址充分证实了这一点。距今已有5000多年历史的园子沟遗址,从1986年开始由我区著名考古专家郭素新组织发掘,现已揭露面积2000平方米。共挖掘窑洞式房屋28座,半地穴式房屋43座,出土了数百件磨制石器,有石斧、石刀、石铲、石镰、石磨盘、石磨棒以及各种陶制的生活用具。遗址房屋地面和墙壁采用白灰抹结构,至今保存完好,在房址附近发现的多处烧制陶器的小型陶窑,还有淋制白灰池。北京大学考古系主任严文明教授亲自考察之后认为:园子沟遗址如此数量较多、布局清晰的新石器时期人类居住窑洞遗址的发现确属罕见。从窑洞的建筑风格和比较规范的建造情况来看,可以推想当时是否已经有了专业施工人员?园子沟遗址和老虎山遗址的考古收获,对于研究我国北方地区文明和国家起源问题提供了非常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关文章

化德西山森林公园

化德县西山生态公园于2009年开始建设,西山森林公园位于长顺镇西侧,规划建设面积1.5万亩,绿化面积1.2万亩。公园包括入口景观区、假山石林景观区、生态广场、金山角休闲景观区、观景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乌兰察布化德金界壕

化德县境内的一条长城—金界壕。公元1115—1234年,由金朝修筑的,史称金长城。金界壕,蒙古语称“和日木”,意为“墙”。它东北端起自内蒙古林西县凌家营子,由河北省康保县入化德县折向西北行,经二计淖尔...

乌兰察布集宁古城

集宁古城总投资16亿元,占地360亩,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以仿古建筑复原集宁原始风貌,重现原汁原味的西北商业文化特征,充分考虑各种商业功能的合理布局,彰显满蒙风情,真正实现业态互动,将大型超市、时尚...

乌兰察布集宁国际皮革城

国际皮革城项目的建设是集宁区提升皮件产业档次和水平的重要举措。该项目位于草原皮都乌兰察布商业核心区集宁现代物流园区综合区2号地块,地理位置优越。项目总投资11亿元,占地300亩,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

乌兰察布卓资蒙古原始部落

该景区位于卓资县辉腾锡勒草原旅游区的中南部,占地面积3000亩。由呼和浩特市长城矿业公司经营管理。现有大、中、小型传统蒙古包30多顶,一次性可接待200人就餐,还有歌舞厅、卡拉OK等娱乐设施。游客不仅...

四子王旗乌兰花生态公园

乌兰花生态公园位于乌兰花镇东粱,亦称东山生态公园,占地面积31.5万平方米,投资总额670万元。乌兰花水库、烈士陵园纪念碑均在规划区内,2004年开始建设,当年建成混凝土仿古牌楼一座、凉亭一座、石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