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盖州钟鼓楼

东方晴3年前 (2022-03-08)文化古迹386

盖州钟鼓楼位于盖州市鼓楼街道办事处前进社区,是盖州市区的中心,也是盖州古城内的著名古迹之一。原文件公布名为“盖县钟鼓楼”。

这座建筑原是南城门,明代洪武五年至九年盖州指挥吴玉扩城时,将原旧城南门改建为钟鼓楼,居于盖州古城的南北中轴线上,是旧盖州城的繁华所在。

钟鼓楼建在券门式的青砖高墙上,平面呈长方形,长三十六米,宽十四米,高七米,由楼座与座上殿宇组成。钟鼓楼下的高台为石条砌基,青砖筑身,呈上敛式,西端北侧有花岗岩台阶转折通上。高台中部有券门一座,钟鼓楼建在青砖砌筑的券门顶洞上,是城内南北方向上的交通要道。毗连的西北角上楼处有山门一座,东向,门两侧各有一石雕狮子,刀法流畅,铺设有花岗岩条石台阶通楼上。钟鼓二楼为正方形四角亭,木架结构,青砖砌筑,青瓦顶。正殿东为钟亭,西为鼓亭,皆为正方形,中间为大慈宝殿(即观音阁)两侧各有一配殿。正殿也就是观音阁,面阔一间,进深二间,硬山式,木架结构,前为卷棚抱厦式建筑。上覆青瓦,下为朱色圆柱挺立。结构严谨,技艺高超。殿的正脊上镂刻着鸱吻,垂脊雕有跑兽,花纹细致,形象生动,正殿檐下正中枋上阴刻“观音阁”匾额一块,前檐下小额枋正中悬“大慈宝殿”匾,笔力遒劲。走进殿内,轩敞肃穆,莲花台上,供奉着金光闪闪的观世音像,梁架上绘有宗教故事和各种花卉的彩画。正殿两侧另有配殿、僧舍、枯木堂等建筑。配房在阁的两侧,各有一间,配房两侧各有僧房三间。

整体建筑为券门式城门,明代的建筑风格,清代中期改建成观音阁,这种建筑风格在我国国内十分少见,有较高的古建筑研究价值,并引起许多专家的注意,如今此建筑保存较好。1915年钟鼓楼做为民众图书馆。建国初期,由于朝鲜战争爆发,这里一度设置为防空警报处。我国著名书法家沈延毅先生给钟鼓楼的题字为“山环平郭,海抱连云”。镌刻在前檐柱上。

钟鼓楼居于古城的正中,视野极佳,登楼眺望盖州城尽收眼底。夜晚灯火阑珊,有如点点星光闪烁着迷人的幽蓝。晨雾稀薄飘渺,缕缕炊烟飘散于蓝天,酷似登临仙境一般。远望大清河水好似绿带缠身,令人心旷神怡。

1979年6月,对观音阁及其前的卷棚抱厦建筑进行修缮。清除房顶杂草、更换部分顶瓦及瓦当、滴水等。重新安制瓦钉帽、跑兽、套兽,制安正脊及两侧鸱吻。此后经常对该建筑进行维修。1963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79年县文物管理所设于此处,在这里举办过地方史文物陈列展览。2014年辽宁省文物局投资对其进行了修缮。

1963年公布盖县钟鼓楼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营口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辽宁省人民政府(辽政发[1988]100号)公布其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辽宁省人民政府(辽政发[1993]8号)公布的文物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为:钟鼓楼楼座四周墙体外20米为保护范围;保护范围外东、西各50米,南、北各200米以内为Ⅱ类建设控制地带。


相关文章

营口仙人岛烽火台

仙人岛烽火台位于盖州市九垄地镇仙人岛村东北的墩台山上,此半岛原名兔儿岛,由四个小丘组成,远眺形似一卧睡的小兔,头西尾东。熊岳八景之一的兔岛怒潮即在此处。坐落在兔尾小丘上的烽火台傲然挺立,警惕地注视着海...

营口盖州财神庙

盖州财神庙位于盖州市鼓楼街道办事处东市社区红旗大街路北,盖州古城东北部,西距古城址30米。财神庙建于清乾隆六年(1741),为座北朝南的一进院落,由正殿、东西配殿、五圣祠组成。正殿是建筑主体,为七架梁...

营口辽河老街

营口辽河老街位于辽河大街西段,全长1.3公里,整个街区占地面积20余万平方米。清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中英《天津条约》签订后,营口成为东北第一个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先后有英、法、美、俄、日等11...

营口火神庙旧址

火神庙旧址位于西市区渔市街道办事处渡口社区,建于1840年,是营口近代较早的庙宇建筑之一。在铁路等现代交通工具尚未使用之前,水路是重要的交通运输命脉,近代社会的一个时期内,辽河便成为东北地区主要交通通...

营口三江会馆

三江会馆位于盖州市鼓楼街道办事处前进社区,坐落于钟鼓楼东的鼓楼办事处院内,与福建会馆、山西会馆、山东会馆合称盖州四大会馆,因其建有天后宫,又称海神庙。三江会馆是江浙客商组成的商业团体聚会议事的馆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