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石棚山石棚

东方晴3年前 (2022-03-08)文化古迹457

石棚山石棚位于盖州市二台乡石棚村南台地上,东南距许家屯5公里,东北距九寨2.5公里,故又称其为“许家屯石棚、九寨石棚”。清代该石棚曾被当作庙宇利用,又名“古云寺”。

石棚山位于盖州市南45公里,浮渡河(俗称李官村河)北岸,山势缓平,海拔56米,周长4400余米,石棚即建在石棚山顶。据《东北乡土志丛编》记载:“石棚山,在城南九十里头台南区东南,高二十余丈,山质多石,上有石棚可容数人。”

四千多年的风雨浸蚀,并没有破坏石棚的原貌,这一人类社会造就的杰作,如今仍威严挺立。“文革”前,曾利用石棚改建为庙宇,1966年将庙宇拆除。东壁前下角有一段裂缝,底石已断裂残缺。

石棚建造的年代大约在青铜时代,或更早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是迄今为止在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地上建筑,为巨石文化的杰作。石棚主要分布在我国辽东半岛一带,尤以我市遗留最多,石棚山石棚是我国目前所见规模最大、做工最精、保存最好的一座,堪称世界之最,至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该石棚是由四块经过加工磨制的巨大花岗岩石板构筑,方向为南偏东4度。平面呈长方形。东、西、北三面竖立三块石板围成三壁,(南面不存),上顶盖整块大石板,壁内为石板铺底。全高3.1米,壁内高2.4米,南北长2.65米,前宽2.1米,后宽1.95米。盖石四面伸出各立壁之外,相互对称,南北两面伸出较长。从侧面看,南高北底,好像一个平盖房子。各石板内外壁面、侧面和抹角处均经过加工,打磨光整。占地面积约50平方米。

盖石呈圆角长方形大石板,南北长8.6米,东西宽5.7米,厚0.45—0.55米,探出东西壁后,形成较大棚厦;壁石之间套合整齐,高2.9米,有仰角。东壁是一块上窄下宽的石板,高2.23米,上宽2.45米,下宽2.8米;上厚0.15米,下厚0.23米,上部内倾5度。西壁形状与东壁相同,高2.55米,上宽2.45米,下宽2.8米;上厚0.15米,下厚0.24米,内倾4至5度。北壁紧靠东西壁北端,上窄下宽,上宽2.3米,下宽2.8米;高2.45米,上厚0.118米,下厚0.28米。两边伸出东西二壁之外,东出1.3米,西出1.4米,向内倾斜4度。底石平铺于三立壁之内,长2.7米,宽1.9米,厚0.25米,高出现地面0.12米。

关于史前石棚的建造用途,目前有几种说法,有的认为是当时的墓葬,有的认为是祭祀场所,还有的认为是宗教活动场所等,说法不一。总之石棚是人类历史上伟大成就之一,石棚之迷有待进一步研究,这些规模不一的石棚,是不可多得的宝贵历史遗产。

石棚山石棚与邻近的龙潭瀑布、望儿天桥、馒首石蹬、兔岛怒潮、喇嘛古洞、张果老桥等为熊岳八景。这里文物古迹集中,风景如画,美不胜收,这些遍布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为旅游开发提供了巨大的潜力。

1963年省人委公布石棚山石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多年来,在各级政府的保护下,石棚未遭到破坏。1996年国务院(国发[1996]47号)公布石棚山石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辽宁省人民政府(辽政发[1993]8号)公布的文物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为:石棚盖石投影外100米为保护范围;保护范围外100米为V类建设控制地带。


相关文章

营口烙铁山城址

烙铁山城址位于鲅鱼圈区红旗镇红旗堡村海拔317米的烙铁山山顶,何家沟村和隆华村以此山为界。此山顶有人工砌筑的石砌城墙,沿山顶四周而筑,呈不规则的长方形,位于山顶的城址面积约2400平方米。山城墙体有的...

营口山嘴六角塔塔址

山嘴六角塔塔址位于盖州市徐屯镇山嘴村,塔基占地南北约24米,东西约15米,面积约有360平方米。在塔址前有无头石佛像一尊,碑额及无头碑座各一块,塔基残存高度约5米,对面河岸也有大量石质塔构件,根据塔的...

营口龙母庙钟亭

龙母庙钟亭位于鲅鱼圈区芦屯镇小望海村的东庙山上,西3公里为渤海湾,钟亭在距山峰50米的向阳平坦山坡地上。龙母庙钟亭为正方形四柱歇山式花岗石建筑,方向北偏西35度,四角由四根间距213厘米的方形石柱支撑...

营口连云寨双石棚

连云寨双石棚坐落在盖州市什字街镇连云寨村西封地屯。两石棚东西相对,距离32米。东石棚东西向建造,面对西石棚,由石板搭建而成,缺西壁石。石棚所形成的石室上长1.65米、下长1.75米,上宽0.8米、下宽...

营口仙人岛烽火台

仙人岛烽火台位于盖州市九垄地镇仙人岛村东北的墩台山上,此半岛原名兔儿岛,由四个小丘组成,远眺形似一卧睡的小兔,头西尾东。熊岳八景之一的兔岛怒潮即在此处。坐落在兔尾小丘上的烽火台傲然挺立,警惕地注视着海...

营口前砬山烽火台

前砬山烽火台位于大石桥市金桥镇前砬山村南,建在海拔22米的砬砬山顶。砬砬山为一缓坡小山丘,其四周为黄土平地,烽火台目标十分明显,远处可观。此处为建造烽火台的最佳选地。台保存的基本完好,可为营口市境内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