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卜奎清真寺
卜奎清真寺位于建华区礼帽胡同(今为清真寺胡同)1号(中瑞时代购物广场沃尔玛的西侧)。占地4312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是黑龙江省建造最早、规模最大的回民穆斯林寺院。1980年,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拨款10万得以重修。1981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又被重新命名为卜奎清真寺。
卜奎清真寺,亦称礼拜寺,是回民穆斯林聚礼、祈祷的重要场所。卜奎清真寺分为东寺、西寺和女寺。东寺由伊斯兰教“格底木”派穆斯林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建成,最开始只建设了5间草房,后来又应穆斯林的要求和支援,几次重建、扩建,其规模随之扩大。西寺由伊斯兰“哲赫林耶”派穆斯林于咸丰二年(1852年)建成,最初也是草房,后来也曾多次翻建。经过翻建后的东西寺建筑布局相似,都采用当时的宫殿式砖木结构。最宏伟的建筑应该是主体建筑,由大殿(礼拜殿)、窖殿、拱廓组成。附属建筑独具风格,有门楼、对厅、教长室、讲经室、淋浴室、殡葬室等。东寺大殿有374平方米,西寺大殿有173平方米,共计能容纳穆斯林信徒450人左右听经朝拜。大殿坐西朝东,殿前建筑采取用宽阔巷棚式庑廓,飞檐彩橼相接,粗壮的6根大红柱衬托着数重龙爪菊似的斗拱,上悬挂阿拉伯文“太斯米”横匾,左边挂有光绪皇帝御批的“急公好义”匾额一方。
大殿内两面山墙上还装饰着砖雕,20扇活页门上均有民间能工巧匠雕刻的野草芬芳,四季花卉,耐人品味。东寺窖殿由塔基、塔身、塔顶三层建筑组成,正面石雕上刻有“天房捷镜”4个金字,中间一层通体砖雕,图案有圆柱形状、锯齿形状、回纹形状,9个圆形砖雕上刻有阿拉伯文的圣主名字和圣像。窖殿顶尖的顶莲花座镶有高近2米,粗近1米的镀金铜质葫芦,葫芦顶上有40厘米长月牙状装饰物,据说是伊斯兰教“变月涵星”的象征。在古老卜奎清真寺建筑设计中,能用宗教特征和美学艺术相结合,把莲花、葫芦、新月统设协调一致,来表现清真寺建筑,这在全国也是极为鲜见的。西寺窖殿为2层,塔顶砖雕莲花座上镶有1米高、0.5米直径的六棱形,中为半圆、下为碗状的锡制装饰物。清真寺院藏经室(讲经室)内珍藏着稀世手抄本《古兰经》和清朝咸丰八年(1858年)版《四书集注》等古籍。这不能不说是我们民族宗教文化和历史文化的宝贵财富。1924年,傍东寺又建成砖木结构的清真女寺,为女性穆斯林宗教活动场所。
1946年7月,齐齐哈尔解放后,成立了齐齐哈尔市回民自治联合会,管理东、西、女寺寺务。1958年,在宗教制度改革中,东、西、女寺合并,称为齐齐哈尔市清真寺。而穆斯林宗教活动只限于东寺,西、女二寺无宗教活动。“**”中,清真寺遭到破坏,宗教活动停止。寺内“急公好义”匾及一些阿拉伯文、波斯文、汉文、伊斯兰教经典文献史料被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