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鲁山豫西革命纪念馆
豫西革命纪念馆位于鲁山县老城大街中段、县委大院西侧。纪念馆的楼房始建于1891年。当时,挪威一些基督教人士来到鲁山传教,在这座楼相邻的西南建了一座教堂,取名“福音堂”。此楼为配房,是牧师和传教士居住的地方。人们称它为“牧师楼”。楼房为砖木结构,西欧建筑风格,是鲁山当时最漂亮的建筑。1947年鲁山解放时,传教人员离去。这里成为豫陕鄂后方工作委员会领导人的驻地。福音堂成为领导机关召开会议的地方。1948年,刘邓大军按照党中央的指示走出大别山向豫西转移,于4月中旬来到叶县、鲁山、宝丰一带与陈谢兵团会师。邓小平首次来到鲁山在这里住了半个多月,之后每次到鲁山都在此住宿。
解放战争时期,豫陕鄂边区和豫西区党政军领导机关先后在这里建立。这里一度成为豫陕鄂边区、豫西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军区、中原野战军领导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等多次在这里主持召开重要会议,留下了光辉的足迹。1994年,被国家定为革命老区。1987年3月,时任济南军区司令员迟浩田同志在赴中央军委任职之前来到鲁山,专门到牧师楼看了看。他指着这座楼说“当年邓小平在鲁山期间就住在这座楼的上边。”并指出:若把这些重要遗址保护起来,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是很有意义的。2001年9月,中共鲁山县委决定将这座楼作为革命遗址保护起来。2002年4月15日中共平顶山市委宣传部等有关部门批准在此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邓小平鲁山报告发表54周年之即,中共鲁山县委组织召开了由中央文献研究室。与会领导和专家对县委这一决策给予了高度评价。2003年,县委安排将这座楼进行整修并按纪念馆的内容进行布展。2004年2月,原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得悉后,欣然题词“豫西革命纪念馆”。既成为该馆的馆名。
纪念馆楼房前安放着解放战争时期邓小平的半身铜像。馆内共设8个展室,主要有邓小平生平简介、红二十五军长征途径鲁山、鲁山的早期革命活动以及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重要事件的图片、实物、文字资料和“沙盘”等。